冯巩大战的背后:中国足球的撕裂( 三 )


然而围城里的人骄傲自满 , 外面的人心生妒忌 , 该学校在各种争议声中于1999年寿终正寝 。 十五年的时间里 , 虽然也有欧文、乔-科尔、迪福等优等生 , 但最终成为职业球员的人居然只占到了总数的1/4 。 这样让足球脱离群众的精英派圈养路线 , 不仅产出的国脚寥寥 , 甚至连职业球员都培养不出来!而中国足球现在恰恰在重复这样一条路——将受众与从业者彻底区分开 。
近些年有些足球从业者言必称足球人口 , 虽然提升足球人口的说法没有错 , 但他们更深层次的逻辑依然是从更大的足球人口中遴选更多好苗子 。 这依然是没有认清足球的本质——来源于群众 。 从业者和受众是你中有我的关系 , 如果一切只为选人才、国家队 , 那永远会跑偏 。
中国社会大众对于足球的认知 , 仍然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 。 要么将国家队看作国家情怀的载体 , 要么将俱乐部看作地域冲突的载体 , 要么将足球看作高薪高风险的行业 , 但没有人将足球看作一种最容易参与的游戏 。 没错 , 足球就是一个游戏 , 是一项门槛低却很有魅力 , 能够提升人们体质和集体意识的游戏 。
来自英国的知乎用户“Lightwing” , 在一篇关于“英国只有工人阶级喜欢足球?”的回答中 , 如此说:“英国93%的孩子上免费stateschools(国立学校) 。 这种学校只需要满足每礼拜两个小时的基本体育义务 。 然后比较随便 。 很多时候并没有属于自己的体育设施 , 只能轮流租借公用场地 。 而公用场地比如公园草地 , 往往只能玩足球 。 ”
正是对于足球本质认知的错位和撕裂 , 导致了足球受众群体的撕裂 , 本应该来源于群众的运动 , 变成了相对而言的小众运动 。 也正是这种认知撕裂 , 造成了市场和社会力量的错配 。 以往的中国足球完全不依赖市场化运作 , 靠体育体系支撑 。 现在我们完全依赖市场化 , 没有任何政府、社会团体、学校、志愿者力量的参与 。 这种错配 , 导致的结果就是城市球场数量少、踢球费用高 , 进一步加重了足球受众群体的撕裂 。 英国那种普通孩子能玩的只有足球 , 在资源错配的当下中国城市 , 怕是很难见到 。
只有把中国足球现阶段的这些纯观众转换为参与者 , 才能让关注度与影响力之间的撕裂变小 。 有了这么多真正的参与者 , 自然会有人在平时关注我们自己的联赛 。 联赛的关注度提升了 , 商业价值自然也就提升了 , 俱乐部就可以走上自负盈亏的正轨 。
随之而来 , 那么舆论场的撕裂也就会被弥合 。 因为他们自己也踢球 , 他们知道国足1比3不敌越南是输在了哪里 , 可以讨论更多的技战术 , 舆论场里自然还是免不了情绪化的表达 , 但最起码不再以“海参”、“缩头”为主流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