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多元化选择绽放青春光彩( 二 )


每天在天刚蒙蒙亮时下海 , 冲浪到9点左右再上岸回家 , 开始一天的工作 , 在陵水1年多的时间里 , 张菘蓓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节奏 。 离开上海的繁华与喧嚣 , 因热爱冲浪来到海南 , 谈及自己的选择 , 张菘蓓也很感谢父母的开明与理解 。
“我喜欢自己现在做的事情 , 这让我觉得有价值 。 父母看到了我的努力与付出 , 也为我高兴 。 ”张菘蓓说 , “能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起推广共同钟情的运动 , 我很幸运 。 是热爱让我们相遇 。 ”
马星:
在新疆 , 让当代艺术与世界对话
搭建艺术链接空间
再过不到两个月 , 位于乌鲁木齐的高台当代艺术中心新址就将正式开馆 。 相较于地处核心商业区的旧址 , 新馆在装修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废旧厂房 , 拥有更广阔的展览和设计空间 。
在马星看来 , 工业遗产的亮丽“转身” , 正与他对于艺术中心的定位相契合 , “它就像北京的798 , 游客可以来看展 , 而同时 , 这些建筑本身也值得品味和欣赏 。 ”马星说 。
幼年在塔城长大 , 小学时搬到乌鲁木齐生活 , 直到高中毕业后去北京上学 , 马星始终对家乡有着深深的留恋 。 大学毕业后 , 他曾去迪拜的咨询公司工作 , 也曾在瑞士日内瓦大学访学 , 进行有关公共政策的研究 。 这些履历 , 看起来与他现在的选择没有直接关联——他回到乌鲁木齐 , 创立了如今已在当地小有名气的高台当代艺术中心 。
变化源于2017年的一次旅行 。 那是马星第一次前往喀什高台民居 , 黄土高崖上的百年老城层叠交错 , 经几代人而依然屹立不倒 。 少数民族的建筑特色与文化魅力深深打动了马星 , 也给了他别样的文化体验 , 一个设想开始在他头脑中成形:以艺术为载体 , 通过艺术家灵动的作品 , 讲述美丽新疆多元而丰富的故事 。
“艺术是世界性的语言 。 创作者可以反映个体视角与生活 , 观众可以自己解读 , 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 。 ”马星说 , 他最初并未想过要成立当代艺术中心 , 而只想偏重于策展 , 但在深入研究的过程中他意识到 , 需要创立一个艺术家们彼此支持、相互链接的空间 , 逐渐延伸出更为全面的艺术创作生态 。 “回到新疆后 , 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拜访艺术家 , 去了解他们的创作过程 , 学习当代艺术的市场运作机制 。 当时在乌鲁木齐进行专业化艺术家推广的机构并不多 , 我认为可以尝试搭建一个平台 , 将新一代从事新疆文化创作的年轻人聚集起来 , 传递出极具活力与热情的声音 。 ”
追求多样立体的表达
2019年11月1日 , 高台当代艺术中心迎来首展 。 以“故乡”为题 , 展出的是“90后”海归摄影师马海伦的作品 。 她多以拍摄新疆纪实人物肖像为主 , 画面色彩饱满 , 在记录新疆充满活力的多民族生活的同时 , 她的镜头中也常常出现与潮流文化碰撞的年轻人 。
“马海伦的作品有自己独到的时尚观 , 展现出新疆当代年轻艺术家的包容和审美 。 ”马星这样评价 。
尽管从开馆之初便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 但在这两年多时间里 , 马星依旧策划了十几场展览、论坛 , 希望能通过风格多样的展览 , 诠释绚烂多彩的新疆 。
比如 , 他先后举办了有18个国家和地区艺术家参与的“艺术与可持续发展”论坛、与瑞士文化基金会上海办公室合作的“在群山、丘陵与湖泊之间”瑞士当代摄影展、“奇遇历险记——八位新疆艺术家联展” , 等等 。
马星十分重视在策展过程中邀约不同地域、不同年龄段、不同领域的艺术家 , 以创造出艺术对话环境 。 “这样展览的‘交流性’就会很强 。 通过多种极富感染力的鲜活作品 , 观众可以看到新疆艺术家特别多样而立体的表达 。 ”他说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