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坐进冰橇 他们重生速度与激情( 四 )


直到中国队聘请了俄罗斯外教尼古拉作为主教练 , 开始备战北京冬残奥会 , 汪之栋才觉得他们从“野路子”进入了“正规训练” 。
王建斌说 , 之所以邀请尼古拉 , 因为2008年俄罗斯成立残疾人冰球队后他任教练 , 带队参加了2014年索契冬奥会 , 获得了第二名 。
“从我们的角度来说 , 只要能进球 , 就哪哪儿都对 , 但从大爷(队员们对尼古拉的称呼)的角度来看 , 我们哪哪儿都不对 。 ”汪之栋回忆 , 一开始 , 尼古拉费了很大力气纠正队员们在过往训练中的错误动作 。 “抬胳膊 , 举双手!”眼看着队员要撞上板墙 , 尼古拉在场边一遍遍地喊 , 要让队员形成惯性思维 , 以便保护自己 。
走上正轨后 , 队员们的成长速度飞快 。 作为国内唯一一支残疾人冰球队 , 他们没有对手 。 王建斌提出了“以赛代练”的想法 , 自2018年开始 , 先后前往俄罗斯、加拿大、芬兰、德国等国家进行境外训练 , 和当地职业球队比赛 , 参加世界级赛事 。
其中 , 2018年参加世界残奥冰球世锦赛C组获得冠军 , 顺利晋级B组 , 2019年参加残奥冰球世锦赛B组比赛时获得季军 , 2021年参加残奥冰球世锦赛B组夺冠 , 顺利晋级A组 。
至此 , 中国残奥冰球队跻身世界顶级强队之列 , 同时也获得了北京冬残奥会参赛权 。
“如果不去打冰球 , 也是一辈子的遗憾”
中国残奥冰球队组建6年余 , 大部分时间都在位于青岛市崂山区的国信体育中心冰场训练 , 每天早晚 , 冰球队雷打不动上冰训练一个多小时 。
王建斌一天天看着 , 队员们从灵活转弯都不会 , 到现在攻传配合越来越默契 。 汪之栋和崔玉涛从入队起就是一个小组的助攻搭档 , 对汪之栋来说 , 赛场上那个一闪而过的身影 , 意味着可靠、踏实、能成 。
以老带新、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 这些都是王建斌建队之前的设想 , 要把队伍的传统延续下去 。 他也要交棒了 。 接过这一棒的是唐楠 。 她在青岛市残疾人体育中心供职多年 , 见证了残奥冰球队从无到有的发展 。
唐楠觉得 , 残疾人体育运动的普及 , 可以让残疾人走出家门 , 更好地融入社会大家庭 。 “球队想发展 , 就要更多的比赛和历练 , 我们现在只有18名队员 , 内部一场比赛都打不起来 , 希望残疾人冰球运动能被更多人看到 , 有更多人来参与 。 ”
北京冬残奥会前 , 中国残奥冰球队定下了“保六争三”的目标 。 为此 , 他们已经三个春节没有回家了 , 不是在训练 , 就是辗转国外在比赛 。
崔玉涛上一次回家还是去年夏天全运会结束后 , 早晨到家 , 当日就返回青岛 , 一岁半的二女儿不认得眼前的爸爸 , 她的脑海中 , “爸爸在手机里 。 ”
王建斌应该在2020年12月退休 , 在国外工作的儿子想让他过去享受天伦之乐 , 但2021年元旦一过 , 他就申请归队 , 即使没有任何行政职务 , 也要陪着队伍走上奥运赛场 。 中国残奥冰球队摘得铜牌那天 , 他挨个搂过队员的头 , 激动得嗓音沙哑 。 王建斌觉得 , 这样的成绩不仅仅是一支新生球队的努力 , 背后更是一群残疾人不断突破自我成长重生的过程 。
“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成了才 。 ”唐楠见证了冰球队的成长 , 也是看着很多队员长大的 。 她依稀记得汪之栋刚刚入队时的模样 , 青涩 , 不爱说话 , 个头只有一米七 。 而现在 , 这个一米八九的大小伙子已是国家队的主力 。
“我感觉我和我们队一样 , 长大了 。 ”从16岁到22岁 , 汪之栋觉得自己坚持做了一件对的事 。
崔玉涛心里还有点遗憾挥之不去 , 他在国家体育馆见到巡逻的武警战士时 , 想起了他的从军梦 , 忍不住录了一段视频发给家人 。 短暂的沉默后 , 妹妹接话说 , “哥 , 你如果不去打冰球 , 也是一辈子的遗憾 。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