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绿荫场上

上世纪60年代初 , 我在天津六十八中上初中时 , 学校的大操场在中午时分特别热闹 。 两边的足球门总有人踢球 , 是那种踢半场球的 。 为嘛要踢半场?人数不够 , 双方加起来也就六七个人 。 中间的场地也有踢球的 , 那是专门练盘带的 。 操场上都是踢球的人 , 空中飞着足球 。
后来就不知是谁沟通的 , 大家开始“合球”——约定好双方各上几个人 , 开始踢比赛 , 规定再来人还可以上 , 只要双方人数对等就行 。 我记得有个叫刘金森的大同学说:“男生就得踢足球 , 能练拼劲儿、狠劲儿和嘎劲儿 。 只要上了足球场 , 踢上足球 , 你一定能体会出这几个‘劲儿’ 。 ”
那时的男同学都爱踢球 。 散着踢 , 总觉得没意思 , 恨不得踢出个输赢来 。 踢得好的同学就组织了班级的足球赛 , 后来发展成年级联队与另一个年级的联队比赛 , 水平慢慢也上去了 。
我班的组织者是王德顺、刘广志 。 初一的负责人是姓步的一位同学 。 这样的比赛就像模像样 , 一改零零散散的随意 , 有裁判执法 , 有赛场规则 , 场上也有攻有防 , 讲究配合 , 能踢出战术和套路了 。
当年的尹校长 , 看到了学生们踢球的积极意义 。 有一次 , 我们正准备入场开球 , 尹校长走进中圈对我们说:“同学们组织起来踢球好啊 , 说明你们中有很好的组织能力的同学 。 学校是打基础的地方 , 你们走向社会 , 会踢球也是提高竞争力的本领 , 虽不一定能出几个专业运动员 , 但爱好也能让同学们成为单位的文体骨干 。 踢球要注意保护好自己 , 不要受伤嘛 。 ”听了尹校长的话 , 我们踢球更来劲了 。
后来 , 校内的足球赛事由学校体育组来组织 。 黑板报上发出“球讯”通知 , 大喇叭也号召师生们观战加油助威 。 这极大地推动了校内的足球运动 。
那时的孩子们没正式训练过踢球 , 但都能伸脚就踢 。 其实 , 足球运动对身体的要求很高 , 是需要天赋的 。 踢球的意识 , 不是每个人都相同 , 这就出现了天天踢球的一伙人表现不尽相同的情况;好的会跑、会传 , 球好像总在他的脚下 , 球场上最关键的位置总是有他们 , 射门进球也都是那么一两个人 。 但对于这一两个人 , 其他人都心悦诚服 。 他们最有话语权 , 一帮人都听那一两个人的 。
那时的学校操场只要不上课 , 总有各种各样的运动项目在进行——这就是群众基础的意义:别管什么项目 , 必须有大众化的基础 , 层层选拔才能出人才 , 这就是所谓宝塔尖效果 。 而如今中学的操场 , 冷冷清清是常态 , 怎么能出体育人才?
六十八中的足球没有列入社团活动 , 虽都是自发的 , 但是轰轰烈烈 。 当初踢球的同学事过六十多年 , 说起来仍津津乐道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