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跃刚|劳动光荣|风电吊装调试青年突击队:用张北的风点亮冬奥的灯( 二 )


王跃刚也经历过“极寒” 。 2021年初 ,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下起了鹅毛大雪 , 王跃刚和队友们在牧区100多米高的风机机舱里进行设备维护 , 机舱里冷得像冰窖一样 , 确认所有设备一切运转正常后 , 王跃刚拽了拽身上的安全绳索 , 然后顺着塔筒里的梯子往下爬 。
大约半个小时后 , 王跃刚和同事顺利“着陆” 。 “到了地面才发现 , 外面白茫茫一片 , 大雪已经到膝盖了 。 ”厚厚的积雪覆盖了所有的路 , 大家根本无法辨别方向 , 更找不到回镇上的路 。 他们只记得风车塔筒的门应该对着一条小路 , 可以通往附近牧民的家 。 凭着直觉 , 几人深一脚浅一脚地摸索着往牧民家走去 。 幸运的是 , 他们遇到了一位当地的热心牧民 , 整整走了两个多小时 , 把他们护送到了一条通往镇上的小路上 。
相较于“极寒” , 南方的湿热高温 , 同样是种严酷考验 。 室外环境动辄38℃ , 风机塔筒里甚至还要再高2℃-3℃ , 像火炉一样 , 又闷又热 。 “风机的材质以钢铁为主 , 进到里面立刻冒汗 , 再加上一直要工作 , 衣服很快就湿透了 。 ”李贵龙说 。
突击队里 , 40名队友有着明确的分工 , 崔苗苗是仅有的两个女孩中的一个 。 她的任务是跑各个现场 , 不断优化作业流程规范 , 为一线队员提供最优行动计划 , 让伙伴可以最高效地完成作业 。
“和‘兄弟’们一起驻扎在现场 , 他们总是很照顾我 , 但我一直告诉自己 , 绝对不能给大家添麻烦 。 ”崔苗苗一样要跟着队友们一起辗转于各种项目现场 , 去过戈壁、到过深山 , 住过小旅店 , 也睡过车里 , 习惯了这种艰苦 。
一次超12吉瓦的纪录
由于常年在戈壁草原甚至极端环境里开展作业 , 突击队员们都经历过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 , 但危险系数其实是在降低的 , 这靠的就是不断迭代的科技加持 。
队长史浩鹏说 , 随着风机一代代更新 , 队友们的作业流程、装备也在不断优化 。 “尤其是现在的信息监控设备会对极端天气等有一定预判 , 大幅减少队员遭遇极端天气的可能性 , 同时作业流程规范也在不断推陈出新 。 ”
“努力会有回报 。 ”史浩鹏介绍 , 2020年 , 40名突击队员分赴全国各个项目 , 和公司一线近3000名员工一起克服疫情影响 , 历酷暑、冒严寒 , 在保质量重安全的前提下 , 创下了新增装机超12吉瓦的纪录 , 相当于每年帮助社会减少2561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 再造森林1400万立方米 。
北京冬奥会筹备期间 , 突击队员又和同事们一起用6天时间 , 完成34台机组的调试并网发电 , 助力2022年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绿色用电 。
风机是充满工业文明印记的巨大造物 , 却又是绿色环保的最佳符号 , 将无尽的风能转化为电能 。 工作中 , 突击队员将绿色环保的理念渗透到方方面面 , 为减少环境影响 , 避免资源浪费 , 他们在风电场建设前期总要踏勘寻找最佳运输路线;要制定“一机一案” , 高效安装的同时也要保护当地生态 , 保护风景秀美的林地草原资源不被破坏 。
史浩鹏说 , 这份工作确实艰苦 , 但又特有自豪感与使命感 , 是在为绿色零碳事业奉献力量 , “我们的工作 , 为人类奉献碧水蓝天 , 给未来留下更多资源 。 ”
新京报采访人员 曹晶瑞
编辑 白爽 校对 王心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