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跃刚|劳动光荣|风电吊装调试青年突击队:用张北的风点亮冬奥的灯

队员们多年来行走在戈壁、草原、黄土高坡和巍巍群山之中 , 爬100多米高的塔筒是他们的工作日常 。
什么岗位需要经常练习长跑保持体能?什么工种需要随时准备经受严寒与高温的考验?什么工作绝对不能有恐高症?为发电的“大风车”服务 , 就是这样充满挑战性的工作 。
由40名队员组成的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吊装调试青年突击队 , 多年来行走在戈壁、草原、黄土高坡和巍巍群山之中 , 爬100多米高的塔筒是他们的工作日常 。
北京冬奥会筹备期间 , 突击队员又和同事们一起用6天时间 , 在张家口地区完成34台机组的调试并网发电 , 助力2022年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绿色用电 , “用张北的风 , 点亮了北京冬奥的灯” 。
4月28日 , 这支由“空中飞人”组成的队伍 , 被授予2022年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
王跃刚|劳动光荣|风电吊装调试青年突击队:用张北的风点亮冬奥的灯
文章图片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吊装调试青年突击队部分成员 。 新京报采访人员 王贵彬 摄
爬百米风机和长跑三千米
“虽然有经验 , 但是100多米的风机爬起来 , 中途真是需要停下来休息会儿 。 ”今年35岁的王跃刚 , 是金风科技吊装调试青年突击队中的一员 , 也是队伍里攀爬风机的高手 。
风机主要由底座、塔筒、机舱、叶片组成 , 从风机吊装到运维 , 不仅考验技术与经验 , 还考验体能 。 风机的“智慧大脑”藏在底座里 , 队伍中有人专门负责调试“智慧大脑”的参数 , 通过精准的人工校对 , 保证风机高效运转 。 但塔筒及机舱里藏着许多线缆 , 王跃刚最常做的工作 , 就是在100多米高的塔筒里爬上爬下 , 接通线缆、调试设备 。 王跃刚和队友们 , 曾在海拔3200米以上的四川美姑、青海共和切吉 , 背着氧气罐完成了风机安装和调试并网 。
入选突击队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不能恐高 , 攀爬一次100多米的风机 , 按照运动量计算 , 至少等于一次3000米长跑 。 王跃刚清晰地记得自己第一次爬风机时的场景 , “那是我第一次独立高空作业 , 本来就非常紧张 。 塔筒里攀爬的空间很小 , 里面很闷 , 我手脚配合着往上爬 , 中间停下来休息的时候往下一看 , 真是心里一颤 。 ”
王跃刚说 , 现在风机机型不断更新 , 塔筒的高度也从最初的60多米 , 增长到了如今普遍的100多米 。 为了保持充沛体能 , 长跑是他和队友们必须坚持的一项运动 , 工作时爬塔 , 休息时长跑 , 常年如此 。
王跃刚|劳动光荣|风电吊装调试青年突击队:用张北的风点亮冬奥的灯
文章图片

突击队队员工作现场 。 受访者供图
塔筒里的“冰与火”
“冰与火” , 李贵龙这样描述突击队的工作日常 。 2017年 , 他参与内蒙古阿巴嘎旗的项目时 , 遇到了当地人俗称的“白毛风” , 零下38℃的天气里 , 大风卷起厚厚积雪 , 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 。 “别说走路 , 眼睛都很难睁开 。 我们在现场结束工作准备折返时 , 被困在了大雪里 。 当时来了两次救援车辆 , 拖拽着我们的车艰难地往前走 。 ”眼瞅着天黑了 , 为了安全起见 , 队友们决定在车里过夜 。
经常要面对各种突发情况 , 经验丰富的队员在车里备了简单的干粮充饥 , “但天气太冷了 , 没人敢睡熟 。 ”李贵龙说 , 那一夜 , 他们一会儿打着车子 , 一会儿熄火 , 以此来保证车内的基础温度 , 又要尽量减少油耗 。 车窗外大风整整吼了一夜 , 等天色渐渐亮了 , 李贵龙叫醒了刚刚入睡的队友 , 张罗着准备继续赶路 , “这时才突然发现 , 宿舍居然就在距离我们车子100多米的位置 。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