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二王一马”时代,王励勤第一个掉队?

2022年/第43篇原创
作者:杨磊
继续“问答系列” 。
写文的主题 , 技术类偏多 。 很多球友同时关心器材 , 今天也分享2个关于器材的问题理解 。
为什么“二王一马”时代,王励勤第一个掉队?
文章图片
问题一:如何提高乒乓球打比赛能力?
打比赛 , 确实是一种能力 , 与自身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 但又不完全划等号 , 是一门需要经验、头脑、思考等不断积累、升华的学问 。
每个人的技术风格、特点都不相同 , 千人有千面 。 所以 , 关于“如何提高比赛能力”的经验分享 , 我特别想回答的精准一些 。
但是 , 思来想去 , 还是失望地承认一个现实:无论见解高低 , 写来写去 , 最后只能是一些“宏观性的东西” , 无法做到精准 , 这是在回答该问题之前 , 需要说明的一个客观事实 。
那么 , 谈一谈我认为“提高比赛能力”的3个方法
一是多打比赛多碰生手 。 专业领域形容顶尖选手的过人心态 , 有一句经典的总结——想赢 , 不怕输 。 其实 , 这句话特别适合送给业余球友 , 作为他们面对比赛的一种积极心态 。
打比赛 , 谁都不想输 。 但是 , 没有天生的赢家 , 谁都是“先输” , 才能“后赢” , 这是铁律 。
心理学上有一种治疗方法“脱敏疗法” , 简单说即 , 越怕什么越要去直面什么 , 我觉得这个方法很通用 。
要提高比赛能力 , 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 即多打比赛、多碰生手 。
久病成医 , 久输成冠 。
二是把经验教训落实为文字 。 之所以不是“多总结经验教训” , 而是很明确地写“把经验教训落实为文字” , 是因为“脑袋里想”和“形成文字” , 效果几乎是天壤之别 。
形成文字 , 无论水平高低 , 它都是一种更深入、更系统的思考 , 印象深刻 。 只“脑袋里想” , 很可能只需一两天 , 你就忘记了前几天比赛你输在哪了 。
三是敢于在比赛中尝试 。 绝大多数的人 , 更习惯以自己最熟悉的方式去比赛 , 无论输球 , 还是赢球 。 这本无可厚非 , 但时间长了 , 很容易陷入瓶颈——赢不了的一直突破不了 , 能赢的隔一段时间很可能被人家后来者居上 。
为什么“二王一马”时代,王励勤第一个掉队?
文章图片
聊到这 , 让我想起了王励勤 。
王励勤的自律与勤奋 , 世所公认 , 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 实力冠绝群雄 , 领先追赶者好几个身位 。
但是 , 为什么非常意外 , 大力成为了“二王一马”中最先掉队的一个?
很重要的一点是:在他最好的时候 , 太过于信赖他的正手特长技术 , 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技术创新 , 当挑战真正来临的时候 , 再去尝试、调整 , 为时晚矣 , 已经来不及了 。
顶尖选手尚且如此 , 何况咱们业余?
变 , 才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东西 。
为什么“二王一马”时代,王励勤第一个掉队?】这次进攻赢的对手 , 下次可以尝试攻守结合;这次进攻输给对手 , 下次可以尝试稳健一些 。
尝试 , 不一定赢;保守 , 一定会输 。
为什么“二王一马”时代,王励勤第一个掉队?
文章图片
问题二: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乒乓球底板和套胶?
有些人是“器材顺应自己” , 有些人是“自己适应器材” , 一个主动 , 一个被动 。
倾向于“器材顺应自己”球友的特点是:买买买 。
只要觉得打起来不爽 , 不拘泥价格 , 不迷信光环 , 或快或慢 , 迟早要换 , 直到找到适合自己的 , 方休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