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并不如烟:关于北京冬奥会雪务保障工作的探讨

编者按:打从2013年底开始申办起 , 关于京张有雪无雪、雪量大小就成了内外都很关注的问题 。
雪?肯定有 , 还没听说过哪年冬天没下过雪 。 雪量够不够?答案也是肯定的 , 不够!就靠天然降雪办雪上赛事 , 特别是冬奥会 , 已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前的事了 。 打从人工造雪技术普及 , 关乎雪量的下不下 , 在哪下 , 下多少 , 就不指望老天爷了 。
但毕竟得回应各方关切、毕竟得做万全准备 。 因此 , 2016年下半年起 , 因新华社一份材料 , 组委会开始收集多方资料准备专门报告 。
内文源自作者当年所作 , 成功办奥之后回头看 , 有些提法并不周全 , 有些估算存有偏差 。 且雪务保障涉及环节众多 , 文后视频更为全面 。 本文仅回答了雪从何而来的问题 , 也有失偏颇 , 供同好参考 , 批判 。
全文约3400字 , 阅读约需9分钟 。
雪务保障工作报告(讨论稿)
原文作于2016年12月
依据目前的设项 , 雪上项目在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比赛中占据多数 , 冬奥会全部102个小项 , 70个是雪上项目 。 冬残奥会98个小项 , 96个是雪上项目 。 如遇缺雪、少雪 , 将严重影响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顺利举办 。
雪务保障工作以有效应对雪情风险 , 确保比赛用雪为目标 。 完成好雪务保障工作是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重要前提 。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北京冬奥会需要人工造雪
根据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委会已同意的比赛日程 , 2022年2月4至20日 , 北京延庆赛区和河北张家口赛区要完成冬奥会70个雪上项目的比赛 。 3月4至13日 , 要完成冬残奥会96个雪上项目的比赛 。
为保持赛道雪质稳定 , 提供公平竞赛条件 , 赛道用雪在密度和厚度上都有明确的标准和要求 。 通常而言 , 其密度约是天然降雪的4倍 。 这意味着 , 1米厚的赛道用雪需要4米厚的天然降雪 。 因此 , 要有大量的天然降雪才能满足比赛的需要 。
往事并不如烟:关于北京冬奥会雪务保障工作的探讨
文章图片
数十年来 , 随着气候日渐变暖 , 缺雪、少雪 , 能否及时降雪已成为世界范围的难题 。 历史上 , 多届冬奥会和重大赛事遭遇雪情危机 , 不得不紧急动员 , 组织大量人力保证赛道用雪 。
1964年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冬奥会 , 开幕前数周 , 因缺雪 , 组委会不得不向部队求援 , 组织士兵从高山上运来了60,000立方米的雪 。 更困难的是 , 开幕前十天开始下雨 , 造成雪道融化 , 组委会不得不再次动员士兵 , 用残存的雪来维护赛道 , 才使比赛如期举行 。
人工造雪技术诞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 。 只要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 就可以随时、随地造雪 , 满足雪场经营和比赛如期举办的需要 。 人工造雪的密度高 , 接近赛道用雪 , 更能抵御风、雨及温度变化的影响 。 因此 , 即便有足够的天然降雪 , 通常也会采用人工造雪 , 以满足经营和办赛的需要 。 鉴于这些便利与优势 ,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 , 人工造雪在世界各地逐步普及 。
往事并不如烟:关于北京冬奥会雪务保障工作的探讨
文章图片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遭遇百年不遇的暖冬 。 乐观的气象预报使低海拔的海滨雪场错过适宜人工造雪的时段 。 临近比赛时 , 不得不组织车队甚至动用直升飞机从近二百公里外紧急运雪 。 汲取温哥华冬奥会的教训 , 2014年索契冬奥会提前制定雪务保障计划 , 以400多台造雪机组成的人工造雪系统为主 , 辅以全天候造雪设备和提前囤雪 , 以确保满足比赛的需要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