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乒30年系列11:邓亚萍时代末期,王楠、杨影、李菊崛起

(书接前文 , 继续8亚特兰大奥运会 , 作者故乡在北方)
记得当时赛后 , 邓亚萍接受采访时流着泪哽咽着说:四年之后能重夺金牌 , 太不容易了!张燮林教练说:邓是他的一流弟子 。 被问到陈静是几流时张说是三流 。
大意是这样 。 因为那四年邓身上有太多的伤病 , 先天条件不好注定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 至于张教练 , 亦应该只是意气之话吧 。
女乒30年系列11:邓亚萍时代末期,王楠、杨影、李菊崛起
文章图片
乒乓球队建队50周年的时候 , 陈静接受访问说 , 中国乒乓队人才济济 , 能够进入这支队伍就已经是成功的了 。
我相信 , 年少气盛之后回顾历史 , 这是她的肺腑之言 。
国内竞争太激烈 。 我不愿意翻旧帐 , 可是相比出走海外绕捷径参加运动会的运动员们来说 , 我确实更尊敬那些一直打拼在国内乒坛一步一个脚印走上去的人们 , 即使很多人最后都默默无名 , 因为她们熬的过激烈的竞争而不畏惧 。
看了王志〈面对面〉中对邓亚萍的专访 , 感触颇深 。 从一个身体条件欠缺普遍不被看好的弱小队员 , 到一个集大满贯于一身备受万众瞩目的世界冠军 。
女乒30年系列11:邓亚萍时代末期,王楠、杨影、李菊崛起
文章图片
从一个在巅峰期退役后写不全26个英文字母的初学者 , 到一个充满知性的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生 , 再到一个国际奥委会的官员;她的人生创造了太多的奇迹 , 也谱写出与众不同的精彩 。
还记得赛场上的她 , 霸气十足 , 前后左右不停的奔跑移动用以弥补身高的不足 , 严肃的表情睿智的双眼无不彰显着她的自信 , 赢球后挥臂高呼为自己加油助威 , 还有领奖台上被萨马兰奇拍脸后的俏皮样 , 以及接受采访时饱含热泪的情形 。
因为条件比别人差 , 就要更多的付出;因为机会比别人少 , 也就格外的珍惜;因为付出和珍惜 , 才有了比别人更骄人的成绩 。
女乒30年系列11:邓亚萍时代末期,王楠、杨影、李菊崛起
文章图片
邓亚萍庆幸自己有两个人生 , 使她可以体会不一样的生活 。 而在外人看来 , 她无疑都是每条路上的佼佼者 。
“我能打好球 , 就一定能做好别的事 。 ”她是这样说的 , 也是这样做的 , 而且在不同的领域内取得了成功 。
多么简单的道理 , 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得到呢 。 事实上往往是我们连一个人生都走不好 , 又何谈两个?在生活的重重压力面前 , 我们更多的是抱怨、是悔恨、是无奈、甚至是放弃 。
我们只看到了成功者光鲜的一面 , 却没有看到她们成功背后的艰辛与苦楚、枯燥与乏味 。 我们所缺少的正是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不甘落败的永恒信念 , 以及面对困境时所能激发的强有力的反弹 。
女乒30年系列11:邓亚萍时代末期,王楠、杨影、李菊崛起
文章图片
一直很敬仰邓亚萍 , 看了今天的节目更加加深了我对她的崇敬之情 。 比赛有输赢 , 犹如人生有成败 。 但这次输了球可以在下次赢回来 , 要是人生输了呢 , 还能指望下辈子么?
(继续来看本届奥运会的其他比赛 。 )
亚特兰大的女双比赛中国队把对手锁定为韩国年轻组合柳智惠朴海晶和金茂校/朴境爱 , 不料邓亚萍和乔红差点就没得到和对手较量的机会 。
女双8进4 , 下半区刘伟和乔云萍轻松战胜了海外兵团组合-何智丽和前辽宁选手赵多多的组合 , 上半区邓亚萍和乔红遭遇赛前没怎么重视的陈静/陈秋丹 。
女乒30年系列11:邓亚萍时代末期,王楠、杨影、李菊崛起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