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真相:不会飞檐走壁 不敌现代搏击


中国武术混杂着民族情绪和电影特技,又沾染着东方神秘主义,被一步步推向神坛 。
马运芳交代徒弟先把刀拿走,短棍装在刀盒里,顺便带走几根,免得搬家那天东西太多 。他任教的武馆位于北京繁华的朝外大街旁,这是由商人投资的“传统武术体验中心”,面积不大,每月2万元租金 。开馆不到一年,只有十余个学生,而且大多是来学拳击、散打等现代搏击术的,没几个人对传统武术感兴趣 。武馆赔钱开不下去了 。
武馆搬家的当天夜里,电影《一代宗师》上映,深受好评 。电影中的武打动作更接近真实,虽然效果依然做了特效 。
传统武术圈的人并不认同叶问为中国武术的发展做了多大的贡献,但近些年关于叶问的几部电影着实在刻画人物时,比较忠于人物使用的拳法特点,不再像南方武师黄飞鸿腿法无敌,也不像龙少爷式的市井杂耍般胡打 。观众似乎已经厌倦了中国武术在电影中的过度夸张以及与真实情况的脱离 。
被异化的武术
轻功水上漂是不可能的,降龙十八掌也是不存在的 。
关于中国武术在影视、小说中被夸大到何种程度,大多数人都心里有底,只有期盼奥特曼打怪兽的年纪才会当真 。小说和影视剧让中国武术有了更具象和更瑰丽的展现,在几十年间,艺术作品混杂着民族情绪,利用特技效果和体操动作将中国武术推到一个神话般的高度 。
1982年,电影《少林寺》刚放映时,刘家良眼前一亮 。当时从小练洪拳的刘家良已经入香港电影武行十多年,深谙武术电影的制作奥妙,但仍觉得大陆武术选手身手漂亮 。这部电影票房超过1亿元,当时国内普遍的电影票价为1角 。
《少林寺》制作方银都机构曾请京剧演员出演,但效果不佳 。而早期中国武术电影的拍摄,大多都请梨园武行出演 。
“京剧的武打形式多,按主题、特征有分类,每个演员演绎的风格也不同 。这直接奠定了动作场面的表演基础 。”《功夫片的秘密》作者张力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早期曾有过让习武之人在电影中尝试原汁原味的打斗,但很难看,确实很难看 。”直到现在,京剧中的翻腾等动作依然是电影武行的必修课 。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黄飞鸿》系列电影初创时,曾着力表现南派武术,打斗场面焕然一新 。70年代,李小龙的出现将武术电影推上高峰 。在很多内行人眼里,李小龙的电影已经把虚假降到了最低 。
“他和罗礼士(空手道世界冠军)在《猛龙过江》里那场打斗,练过武的人都知道,李小龙的眼神气息、肌肉的状态,就是一个巅峰状态 。”张力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李小龙学过传统武术,又打破了条条框框和门派之争,融各家之长 。现在很多学者静态地研究武术,争来争去毫无意义 。李小龙是可以称为武术家的人 。”
《少林寺》剧组到少林寺采风,但寺庙已残破不堪 。但在国家体委的协调下,剧组可从全国各级武术队挑人,最好的武术套路选手几乎都被选走了 。
1952年国家体委成立后,开始挖掘、整理中国武术,1957年竞技武术套路被列为国内体育竞赛项目 。裁判根据运动员完成动作的质量、动作难度、套路编排进行打分,这类比赛追求“高、难、美、新”,和武术发源之初的“打”完全无关 。
“套路比赛的空翻,在传统武术中是没有的,一翻就露出破绽了 。”练过形意拳、通背拳、拳击的马运芳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他也曾在地方运动队担任过拳击教练,“为了更好看,有些套路教练没办法,只能请体操、舞蹈教练帮忙编排套路动作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