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 Rodgers:登山赛除了练坡还要练平路


RTS车队Lee Rodgers自去年MAXXIS太鲁阁国际登山赛勇夺佳绩后(2011年TAROGO NO.4 , 完赛时间约4小时20分 , 均速20.5) , 在今年第四届武岭杯备受关注 。
其实Lee Rodgers在台湾赛事中表现确实十分亮眼 , 领先集团中少不了他的身影 。一方面 , 他今年已经迈入四十岁 。(据车界选手表示 , 单车选手表现最佳的平均年龄落于20至25岁 , 不过 , 也在赛事中看到许多特例 , 包括平时积极练车的业余选手表现也超乎大家预期 。)
另一方面 , Lee不仅在年龄上略占弱势 , 壮硕的外型也成为爬坡赛的一大缺点 。
在这场决战武岭爬坡赛中 , 他到达终点后 , 也难掩无奈之情 , 说着:爬坡的确很累 , 特别是这次体重未控制得宜 。Lee坦言 , 现在的他体重是80公斤 , 完全落后于爬坡型选手的轻燕身材 。尽管如此 , 他还是在出赛后约15分钟起 , 始终保持在领先集团中 , 直到赛程骑过清静后 , 集团分裂 , 他维持在去年冠军朱梵心身旁 , 以稳定配速夺下了第三名的殊荣 。
赛后 , 他接受单车时代的专访 , 对这次的登高赛 , 提供不少专业的建议与宝贵的意见:
巍巍武岭 挑战重重
即使拿到第三名的好成绩 , 他还是不免说起武岭此路线实在是台湾数一数二的高难度赛事 。
武岭标高3275.4公尺 , 以欧洲赛事而言 , 这是极微少见的比赛地形 。它的难度在于考验选手的体能 , 要应付爬坡地形之外 , 最困难的是坡度短而陡 , 每踩一步又更能感受气温与空气压力逐渐减少 , 越来越少的氧气逼紧选手的肺活量 。虽然去年已经完成东进武岭的路线 , 但骑完西进方向 , Lee还是不断说着 , 这是条很困难的过程!
相较于太鲁阁国际登山赛 ,  自花莲出发的攻顶路线较长 , 但坡度并不是爬升那么快 , 反而是西进武岭的坡度较陡 , 让选手提早进入考验 。在这样的环境因素下 , 选手的体重控制与训练方式便是迎战的重要关键 。
体重控制 轻盈自在
重量是爬坡赛的决胜关键 , 就像选手连一点公克数都会斤斤计较ㄧ样 。他建议选手们 , 将体重维持在轻盈的状态 。
如同一般爬坡好手 , 体重近乎控制在65至55kg之间 , 更瘦的身子不会为你的骑乘带来负担 , 不然好比骑了两台车ㄧ样艰辛 。
对于此点 , 他无奈接受这次的状态:「我实在是太重了 。80公斤 。」相较第二名Ridea车队朱梵心55公斤 , Lee双手一摊 , 期许自己再战太鲁阁 , 在东进路线可以有更好的表现 。
平地训练不偏废
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 , Lee在训练方面便有他的独到之处 。「关键在于稳定 。」他说 。
每天定量的训练 , 是他维持登山赛效率的最大后盾 。
Lee建议平时少练山路的骑乘者 , 若地理环境迁就你的爬坡训练 , 那么 , 平地的替代训练方案也是相当不错的选择 。
他表示 , 爬坡赛与平路训练两者相辅相成 。多数骑乘者为了增强爬坡技巧而苦命练山路 。确实 , 这是必要做的训练 , 让自己的肌耐力和肺活量熟悉坡度 , 但是另一方面 , 平路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 用更长的距离增加自己的体能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