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正手攻球的“三角形”( 二 )


我们应该认识到:脱离重心运动的手臂动作,除了会造成击球不稳等情况外,它还白白做了完全没有必要的“无用功” 。李晓东曾这样谈到“以重心带动手臂还原”的问题:
“假设还原只以手臂为主,手臂攻球时前进的幅度可能是两尺多或三尺,如果还原还是这么大的距离,每打一板球,手就需要工作六尺,几板快速来回之后,由于频率太高,手就已经僵硬了,没感觉了 。如果你能用重心帮助还原,在快速连续中几乎不用明显引拍就可以还击,因此能给手以更大的自由,利用节省下来的这段时间,你的手可以放松,可以比较从容地去找击球点、去取位……好处无穷 。”
手臂的还原与引拍是有连带关系的,其实也完全可以作为一个问题来讨论 。李晓东所说的“还原只以手臂为主”的情况,当然未必就一定是后拉手,但后拉手的情况居多 。所谓“用重心帮助还原”或用重心引拍,只需懂得在重心向右脚转移的同时腰部向右侧压转即可完成——就是说在身体的垂直轴上略有转动的同时还要在身体的矢向轴上有向身体右方的压转 。在此过程中,几乎没肩关节和大臂什么事!即使是拉弧圈球,引拍时手臂的右后引也要与脊柱成一顺,即所谓“沉肩坠肘” 。
附带说一句,要判断一个人还原或引拍是否正确,可以站在击球者的侧面来观察:如果他还原或引拍时可明显看到肘尖突出于脊柱线以外(想想蚂蚱腿就是这么蹶出来的),则是“跑步式”后拉手引拍;如果还原或引拍时整条手臂的走向与脊柱的走向大体一致,看上去顺溜舒服,则大体没错 。而一旦养成了后拉手式引拍或还原的坏毛病,击球动作就不可能合理了——要知道,驱使火车头轮子转动的机械臂也就是这么“咣当咣当”地夸张运动的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