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曾经社会地位很高的职业,由于科技的进步被淘汰?淘汰后的失业人员又是何去何从呢?

一、售货员新中国自建国后至开革前,施行了接近20年的计划经济 。那时候布料、大米、蔬菜、鱼肉、油、盐等生活用品都是按计划发放,我家里现在都还存放着一大叠粮票,按我爸的说法,那时候有钱都买不到东西,凭票认购(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说过年才吃上肉了) 。可怜家里长辈煞费苦心存了那么多,改革春风一吹就没得用了,哈哈 。
所以你看那个时候,国营商场的售货员是非常吃香的职业,妥妥的铁饭碗,找女婿的热门人选 。现在嘛,国营商场要么被收购、要么股份改制了,这人人眼红的售货员早就变成基层岗位了 。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全场五折起… …”
二、司机大哥1980年,全国民用汽车拥有量才178万辆,那个时候私人汽车几乎没有!这178万辆大多数还是载货汽车,客运汽车占五分之一左右 。那个时候会开车的师傅,不管是在单位开车还是后来出去开出租车,手里握的不是方向盘,是掌握人生命运的舵!
按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980年全国职工平均月收入是64元,而那时候司机都是一百多 。沿海城市改革较早的,能开上出租车的师傅,收入能达到普通职工的两倍多 。
广州白云小汽车公司当年是全国第一家汽车出租公司,港商和交运局合资成立的,在80年代外商投资刚起步,来大陆出差的同胞非常多,对出租车的需要非常旺盛 。司机除了拿工资和提成外,还有不少的小费,据说头脑活络、有点门道的月收入高达六、七百块 。那时期靠打工发家致富的,最好的就是司机大哥了 。
现在?
“你好,欢迎使用滴滴… …”
三、播音员在电视还没普及之前,播音员是挤破脑袋都想干的职位 。我国最早设立播音主持专业是在50年代末,到80年代时每年想读播间专业的学生都非常多 。你想想那个时候全国才多少个广播电台,如果说售货员是铁饭碗,那播音员就是金饭碗,在社会上被尊称老师、专家 。
一个好的职业,已经不是收入的问题了,而是社会阶层问题 。比较早的播音老师,后来要么升职当领导了,要么下海经商成功的很多,毕竟社会关系比较广 。
现在
“Hello,大家好,我是DJ… …”
四、电影放映员我不是指国营那时期,毕竟那时候是拿死工资的技术工种 。而是指改革开放后,举国上市推行电影下农村露天放映,政策上就比较开放,而农村市场消费非常旺盛 。毕竟整个村子都可能找不到一台黑白电视机,群众对电影这玩意趋之若鹜,村里办什么大事都喜欢请电影放映队过来搞一下排场,说句夸张点的,隔壁村的都会跑来围观 。
那时候脑袋灵活的电影放映员只要买台放映机,就可以当老板了,到处巡回搞露天放映 。1982年上映的港片《少林寺》,李连杰进军演艺圈的成名大作,光凭1毛钱的票价创造了1.6亿元的票房记录 。当时的电影消费需求,可想而知有多疯狂!
现在?
“爱奇艺,悦享品质,请欣赏以下60秒广告… …”
除了以上给大家分享的,还有BP机传呼员、电话接线员、养猪专家(真得感谢这类农业畜牧业的专家)、翻译、打字员等等,就不一一论述了 。
世上没有永远的铁饭碗,在经济结构快速变化的当下,科技浪潮会迅速改变大量的传统职位 。套用流行的一句话:当潮水退去时,就能看到谁在裸游 。
以上都是原创,觉得有意思的话,欢迎点个赞呗!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