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米族有什么风俗习惯?少数民族普米族的来历

普米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 。云南省怒江州的兰坪县、丽江地区的宁蒗县、丽江县和迪庆州的维西县是主要聚居地 。其余分布在云县、风庆、中甸以及四川省的木里、盐源等县 。

普米族有什么风俗习惯?少数民族普米族的来历

文章插图
普米族有什么风俗习惯?中国少数民族普米族的来历习俗
普米族的起源
普米族与中国古代氐羌族系有渊源关系 。根据本民族的传说和历史文献记载,普米族先民是原来居住在今青海、甘肃和四川交汇地带的游牧部落,后来从高寒地带沿横断山脉逐渐向温暖、低湿的川西南移 。公元13世纪中叶,一部分人被征召入元军,随忽必烈远征云南 。从此,普米族的先民逐渐结束了“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状态,开始了农耕生活 。
千百年过去了,然而,代代普米人始终怀念着北方 。时至今日,在普米族的生活习俗及民族文化中,仍能看到远古游牧民族的遗风,能够体味到他们对民族发源地──北方草原的孜孜眷恋 。按照古老的习俗,普米族儿童只能穿长袍大褂,13岁以后才改穿衣裤、衣裙式短装;成年男女无论衣式如何,均外着羊皮坎肩或披肩,系腰带;妇女还以发辫粗大为美,喜欢用牦牛尾和丝线编入发辫之中,盘于头顶 。
普米族的食俗
普米族主要居住在中国西南部的云南省 。
普米族以玉米为主食,间食大米、小麦、青稞、荞子、洋芋等 。玉米的食用方法是先将玉米用石磨磨成粉,用筛子去玉米壳层,分成三种食用,壳层一般作家畜饲料,较粗玉米碎粒,可拌入大米一起煮吃,也可先用锅煮成粥,再将细面拌进用锅烧煮食用 。玉米面还可以煮甜酒、蒸粑粑,玉米还用来制作酥理玛酒、做糌粑炒面等熟食 。
普米族一般习惯日食三餐 。早餐多吃面食点心,喝酥油茶或盐茶,中午和晚上为正餐,多以玉米为主食 。常用煮、蒸、烧、烘烤等方法制作米饭、烤饼、面片、面条等 。
普米族的日常蔬菜种类繁多,有南瓜、茄子、西红柿、辣椒、韭菜、萝卜、蔓菁、青菜、大葱,此外还经常采集木耳、香菌(香菇)、蕨菜苦菜花、花椒等 。
普米族普遍以饲养的畜禽为其肉食来源 。常见的有猪、牛、羊肉,并能制作酥油、乳饼等乳制品 。肉类多煮食和烤食,不习惯炒食 。普米族擅长用风腌办法把猪肉制成猪膘肉或腊肉,以琵琶肉最为驰名 。其制作方法是:将宰后的生猪掏去内脏,抽去所有的骨头,用盐巴和花椒撒在猪腹内,然后把猪腹缝合,风腌起来,就成了一头完整的腊猪,它的外形很象琵琶,因此也叫“琵琶肉”,这是招待客人的上品 。
平时狩猎归来,也经常能吃到黑熊、野猪、獐子、鹿子、岩羊、雉鸡等野味,肉食多好煮吃和烤吃,不习惯炒吃 。食具是别具风格的本勺、木碗和本盆 。1949年后,普米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他们与内地的交往日益频繁,内地的生活用品大量输送到普米族地区,普米族人民已经普遍使用瓷、塘瓷食具 。
普米族地区多种核桃树,除了一般生食核桃外,大多榨成油来炸粑粑、点灯等 。此外,在四五月间采摘青刺果,晒干后磨成碎粒,再蒸熟,用榨油机榨成油脂食用 。猪油、牛油和羊油等,食用很普遍,牛羊油用于一般煮甜酒或制作一些祭品时用 。普米人家每年要宰杀一至五头肥猪用来食用,平常逢年过节要宰杀牛羊、鸡鸭等家禽 。
普米族人特别尊敬老人,对老人照顾得十分周到 。在普米山寨,年过七旬的老人,床头边一般都有一个安放饮食的木柜,里面装了各种食品,逢年过节,寨子里的家家户户都得给本寨年老的人送一份礼;出嫁的女儿每年农历正月初二回拜父母,要献上佳肴美酒;家中有人外出做客,要给老人捎回一份酒席上的吃食;家里的黄酒打开,得给老人盛一坛放着;杀年猪要把脊肉割下给老人;做燕麦炒面先给老人装上一袋 。孙儿孙女去赶集串亲外出归来 。要给老人捎些糖果、草烟 。千百年保持的这种习惯,亦让老人少吃多餐调剂胃口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