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典音乐在中国的发展 西方古典音乐是如何传入近代中国并走向大众的?( 二 )


在乐团氛围的影响下,现代音乐学校与高校乐团也纷纷建立起来 。
据说仅仅在哈尔滨,就有30多所音乐学校诞生 。
1921年,犹太天才钢琴家V.L.格尔施戈琳娜创办了哈尔滨第一音乐学校,不仅创造了很多中国人学习西方音乐的机会,也为很多逃避战乱流亡到哈尔滨的俄国难民提供了一座避难所,犹太裔小提琴家赫尔穆特·斯特恩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大音乐家 。
与此同时,海菲兹的同门师兄、著名的小提琴家特拉赫金伯格曾在这里担任音乐老师,他还与小提琴家希费尔布拉特组成弦乐四重奏小组玩起了室内乐,在当时闻名东亚 。

西方古典音乐在中国的发展 西方古典音乐是如何传入近代中国并走向大众的?

文章插图
▲特拉赫金伯格在指导黄奎弟等中国学生
1932年,另一所由一对俄侨夫妇在哈尔滨建立的格拉祖诺夫高等音乐学校,连办了五场音乐会,纪念莫扎特、舒曼、勃拉姆斯等音乐家 。
西方古典音乐在中国的发展 西方古典音乐是如何传入近代中国并走向大众的?

文章插图
▲格拉祖诺夫高等音乐学校旧址
而此时的北京,中国第一位音乐博士、有“中国现代音乐之父”之称的萧友梅,也致力于推进高校的音乐教育与普及 。
西方古典音乐在中国的发展 西方古典音乐是如何传入近代中国并走向大众的?

文章插图
▲青年萧友梅
在当时教育部部长蔡元培的授意下,萧友梅创办了北京女子高师音乐体育科,又在1922年在北京大学设立音乐传习所,还在该所成立了我国第一支由中国人组成的小型管弦乐队,并亲任指挥 。
尽管乐队只有16名成员,却在五年的时间里开了40次音乐会,演奏了贝多芬、海顿、莫扎特、舒伯特等作曲家的作品,为北京的普通百姓营造了一个全新的听觉世界 。
西方古典音乐在中国的发展 西方古典音乐是如何传入近代中国并走向大众的?

文章插图
基于上海当时的音乐氛围,1927年,萧友梅又与蔡元培共同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所高等音乐学府——国立音乐院,也就是如今上海音乐学院的前身 。彼时,上海工部局乐队的很多团员被拉来在音乐学院兼职任教 。
西方古典音乐在中国的发展 西方古典音乐是如何传入近代中国并走向大众的?

文章插图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文艺界人士在为着古典音乐的普及而努力着 。
写出《送别》歌词的弘一法师李叔同,是最早将贝多芬以“乐圣”的身份引入中国,介绍给大众的 。
1906年,李叔同在日本创办了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第一本中文音乐杂志——《音乐小杂志》,并撰写了《乐圣比独芬传》一文,尽管只有300多字,却完整介绍了贝多芬的生平,也精确地刻画出他的性格与创作风格 。
西方古典音乐在中国的发展 西方古典音乐是如何传入近代中国并走向大众的?

文章插图
不仅如此,李叔同还亲手画出了贝多芬的肖像印在了杂志上 。这是最早出现在中国刊物上的音乐家肖像,也是李叔同最早的一幅西画作品 。可以说,李叔同对贝多芬的介绍,是中国大众接触西方古典音乐作曲家的起点 。
西方古典音乐在中国的发展 西方古典音乐是如何传入近代中国并走向大众的?

文章插图
▲李叔同绘制的贝多芬肖像
而李叔同的学生、大漫画家丰子恺更是在进行美术研究、创作绘画的同时,还将很多精力放在了音乐的普及上 。或许很多人不知道,丰子恺除了画画,还曾在幼年跟随李叔同学过钢琴,也在日本学过小提琴,所以对音乐也颇有研究 。他甚至还是如今复旦大学校歌的曲作者 。
西方古典音乐在中国的发展 西方古典音乐是如何传入近代中国并走向大众的?

文章插图
▲丰子恺
在出漫画作品集的同时,他在1925-1949年期间,创作了《音乐的常识》《音乐入门》《世界大音乐家与名曲》等六本关于音乐的著作,讲述了现代音乐的基本知识,也阐述了自己对贝多芬、莫扎特、舒曼、舒伯特等大作曲家的认知与了解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