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圆是什么,冬至圆的历史由来

冬至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每逢冬至,北方人家都要吃饺子,而在南方不少地区,此时的节令食物则是汤圆,也就是所谓的冬至圆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甜蜜美味冬至圆的历史由来 。
古代农业社会,冬至前一两天,家家户户便开始准备应节的祭品,并准备做汤圆,先把糯米浸水,用石磨磨成米浆,压榨水份后,在冬至前一夜,各家大小集合起来,把它搓成圆子 。圆子又分为红白两种,红的叫“金圆”,白的叫“银圆” 。
冬至那天,天还未亮,妇女们就起来生火煮汤圆,先敬天祭祖,再阖家围吃汤圆 。所以冬至吃汤圆,除了表示太阳(阳光)逐渐回来,也代表团圆的意思,现代人更喜欢把它当成圆满的象征 。
而在我国闽台地区,人们吃了冬至圆后,还要在家宅的门、窗、桌、橱、梯、床等显眼处粘附两粒,甚至渔家的船首,农户耕牛的牛角,果农种植的果树也不例外 。现代台湾着名学者林再复在《闽南人》一书中描述台湾冬节(闽南语称冬至为冬节)之日:“家家户户清晨要以冬至圆仔致祭祖先……从大门、小门、窗门、仓门、床、柜、桌、井、厕、牛舍、猪舍都得以冬至圆一二粒在上面,祭告一番,以求保佑一家大小平安 。”
在台湾,说起冬至圆粘门环这一节俗,还有个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传说,说的是从前有年冬节,台湾某地有一家三人,流浪街头做了乞丐,其中做母亲的饥寒交加断了气,女儿痛哭一场后,决定卖身葬母,可是父亲也饿得难以行走,女儿就把刚刚讨来的几个冬节圆送给父亲吃,父女推来让去好几次,做父亲的才含泪把冬节圆吃下 。
临别时,父女两人约定,女儿不管到哪家打工,每年冬节都在东家的大门门环上粘附两个冬节圆,这样今后做父亲的就不会找错门了 。说罢,父女抱头痛哭一场,就此天各一方了 。
翌年冬节,在财主家当丫环的女儿思父心切 。她心生一计,对东家说:“冬节敬祖宗,也要敬门神,这样才会迎来财神 。”东家很迷信,听罢也觉得有理,就叫丫环将两只糯米团粘在大门的门环上,以后也成为家中习惯 。
就这样秋去冬来,五年后,父亲终于找到了在门环上粘冬节圆的这户人家,父女得以团聚 。后来,他们有了自己的家,但每到冬节,父女俩不忘那段辛酸的往事,总要在门环上粘上冬节圆 。后来,乡亲邻居也竞相效仿,以寄托对出远门亲人的怀念和祝福,盼望他们早日归家,久而久之,便给冬节增添了富有浓郁人情味的节俗内容 。
你可能也喜欢:
回南天是什么意思,快速了解回南天
冬至的7大习俗:冬至的习俗有哪些?
冬至出生的人好不好?
冬至日不适合办什么事?首先不适合出门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