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赛什么梗?火爆全网的“凡尔赛文学”是什么梗?( 二 )


凡尔赛什么梗?火爆全网的“凡尔赛文学”是什么梗?

文章插图
 △《凡尔赛玫瑰》动画剧照不过,少有人知的是,凡尔赛宫虽奢华却并不宜居,500余个房间没有一处厕所或盥洗设备,所有贵族们洗漱、排泄都要起身出宫,王太子甚至不得不在卧室的壁炉内起夜 。某种意义上,凡尔赛宫也是华而不实的代名词 。“凡尔赛学”就从中而来 。“@小奶球”用“凡尔赛”来指代社交软件上的“贵族们”,来嘲讽他们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曲折刻意的炫耀言论 。在她的“凡尔赛学导论”中 。“@小奶球”总结出了“凡尔赛学”的三个基本操作和两个进阶操作 。三个基本操作分别是:先抑后扬、似贬实褒灵活运用自问自答熟练借用他人评价借用这三个基本操作,学习者可以创作最基本的“凡尔赛言论”,也可区分“凡尔赛言论”和普通分享生活、单纯炫耀行为的不同 。而两个进阶操作是用定位来巧妙地暗示自己所处的高贵场合,以及用捂脸、哭笑不得等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无奈、委屈 。具体到实践,豆瓣“凡尔赛学研习小组”的教材及经典区就有这样一个例子:
凡尔赛什么梗?火爆全网的“凡尔赛文学”是什么梗?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豆瓣“凡尔赛学研习小组”改造后的文字,看似是埋怨自己的粗心大意,“为自己智力捉急”,实际上却达到了多个层面的炫耀:读的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的书,并且不是代表作而是早期作品,显示自己文学品位高雅且小众;两千多块钱只是一顿饭的小钱,显示自己财力丰厚消费水平高端;借朋友之口似贬实褒,显示自己是公认的聪明 。只不过单纯的文字改写还没有运用到自问自答的技能 。配图流露的品牌元素也太过直接繁杂,难免被轻易拆穿 。毕竟“凡尔赛学”的终极奥义就是低调曲折,让人抓不住炫耀的把柄 。简单了解便能发现“凡尔赛学”的“博大精深” 。但更为高深莫测的是“凡尔赛学研习小组”成员们的学习动机 。小组分为四个主要板块:教材及经典、我来当凡人、拆凡达人和求鉴定 。不同于创始人“@小奶球”对“凡尔赛学”的单纯嘲讽,豆瓣小组中的“凡学”研究者们分为两派,一派是希望通过学习来鉴定并进一步拆穿他们的凡尔赛行为,另一派则希望通过学习成为滴水不漏、不被拆穿的“高级凡尔赛”,两派看似水火不容,却在同一个小组中相互学习借鉴,进行着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路与反路博弈 。可是为什么我们既想炫耀又要蜿蜒曲折不想被发现在炫耀呢?“炫耀”与“表演”:朋友圈是最好的舞台
凡尔赛什么梗?火爆全网的“凡尔赛文学”是什么梗?

文章插图
 所谓“炫耀”,其实只是一种自我展现的方式 。任何试图引导他人按照特定的方式看待自己的行为,都可以看做自我展现 。只不过通过“炫耀”这种方式展现的,是经过仔细挑选和精心修饰的,自我中最好的、甚至略微超出自我的一部分 。有选择地自我展现几乎是人的本能,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上,每个人都在对特定的人群展现着特定的自我——在妻子面前扮演忠诚的丈夫,在孩子面前扮演慈爱的母亲,在上司面前扮演能干的下属 。你不会在办公室展现自己在家邋里邋遢穿着拖鞋跷着脚的一面,也不会在朋友聚会中正襟危坐不苟言笑板着一张脸 。
凡尔赛什么梗?火爆全网的“凡尔赛文学”是什么梗?

文章插图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作者: 欧文·戈夫曼,译者: 冯钢,版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年5月在社交媒体出现之前,也并非没有凡尔赛式的言行 。只不过这类言行,只有此时此地在现场的人能看见听见,最多通过书信、物件在小范围内流传,即便下血本修建宏伟壮丽的凡尔赛宫也无法展示给全世界 。同时,炫耀式的表演是针对特定群体,在现实世界中却没有明确的舞台,表演便面临被预料之外的观众打破的危险 。想象一位骄矜的凡尔赛贵族小姐正向小姐妹们炫耀自己魅力万千,接受了奥地利某位王子的出游邀约,又收到了西班牙某个王室的贵重礼物,一时间踌躇不定在好几位男友之间无法抉择 。也许姐妹们确实会对她歆羡不已,但如果此时她口中的奥地利王子恰巧经过,听到这番言语,不知该多么妒火中烧、气上心头,难免要找这位贵族小姐一番对峙 。社交媒体的出现,为“凡尔赛学”的发扬光大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许多凡尔赛学教程都特别指出,此方式仅适合用于朋友圈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