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赛什么梗?火爆全网的“凡尔赛文学”是什么梗?( 四 )


凡尔赛什么梗?火爆全网的“凡尔赛文学”是什么梗?

文章插图
 △薛之谦《演员》MV面对被拆穿的挑战,不愿放弃炫耀的“凡尔赛贵族”们剩下两个选择 。一种方式是不断精进自己的“凡学”修养,通过更低调委婉、无懈可击的方式来达成自己的炫耀目的 。研习“凡尔赛学”的过程,也是高自己社交敏感性的过程 。通过站在他人的立场,推断一个特定的行为会在他们心中产生什么样的印象,让自己掌握成功塑造理想形象的能力 。这就造就了“凡尔赛学研习小组”的持续发展 。另一种方式则是我行我素,继续自己的“凡尔赛”行为 。就像郭敬明在小说《小时代》中对于奢侈品牌和穿着打扮的过量描写已经饱受诟病,他还是继续坚持不懈地在几部《小时代》电影中延续着对奢侈和拜金的追求 。为什么有人明知自己的炫耀令人反感还要继续?根据布朗的分析,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在此时,讨人喜欢已经不是他的目的了,相反,他是在为自己渴望的身份寻求社会证实,并通过寻找听众来达此目的,而不管这样做的社会代价是什么 。对“凡尔赛学”的执著背后,其实是一种对身份的焦虑 。真正的法国贵族们不需要时刻通过完美的穿着打扮来验证自己的身份,只有并非贵族却又渴望成为贵族的人们才会在意自己的一言一语,他人的看法评级 。在《身份的焦虑》一书中,作者阿兰·德波顿指出,他人的认可与关注对我们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我们对自我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人对我们的看法 。我们的自我感觉和自我认同完全受制于周围的人对我们的评价 。因而我们一切行为的动机也就是为了被他人注意、被他人关怀,得到他人的同情、赞美和支持 。但过度在意他人看法,让我们不知不觉把自己放在了被审视的卑微地位,而把“观众”抬到了过高的位置——就像演员的一切行为是为了观众,而非为了自己 。在“凡尔赛学研习小组”的简介中,组长出,凡组不是为了嘲讽或攻击任何个人,而是希望通过对这种行为的总结,让“凡尔赛”们意识到自己价值取向中的问题,把注意力转移到美好生活的实质上,而不是刻意营造一种虚伪的自我感觉良好 。这可能才是“凡尔赛学研究”的终极目标 。如果耗尽精力纠结于创作“凡尔赛”与拆台“凡尔赛”路与反路的博弈,那么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较量只能永无尽头 。小小的炫耀其实不失可爱,但是对照“凡学”也可供自省 。综合新京报、新闻与写作 作者:肖舒妍本文编辑:刘颖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