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名言详细解释 不相为谋的上一句是什么意思

不相为谋的上一句是什么意思(论语名言详细解释)大家好 , 今天创载网给大家分享一篇文章 。今天我们来说 , 子曰 , 道不同不相(一声)为谋 。没错 , 这就是大家的错误读法 。其实这句话99%的人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 但是却经常地挂在嘴边 。但看完今天这节解读 , 拜托以后就不要随便乱用了 。不过话说回来 , 别说你们了 , 就连号称大儒的司马迁 , 他也没搞明白 。他在自己的史记里就错误地引用了这句话 , 还在后面加上了一句:亦各从其志也 , 以至于误导了无数的后人 。如果孔子想表达你们所理解的那个意思 , 大概应该会说:道不同 , 不与谋 。简简单单 , 明明白白 , 多么的通透 。来 , 我们先来看看这句话 , 正确的读法 。这句话应该读成 , 子曰:道不同不相(四声)为谋 。听起来特别的不适应吧 , 不适应就对了 。那说明大家已经错得很习惯了 。当然了 , 如果读都读错了 , 那么自然也理解不对 。如果按照大家之前的读法 , 自然也就会理解成为大家理念、三观、志向都不同 , 因此就没有必要在一起共事和合作了 。如果这样理解 , 你不仅没有读懂孔子 , 而且还是在跟孔子唱反调 。因为孔子主张的是:君子不器 , 有教无类 , 和而不同 。你却动不动把不相为谋挂在嘴边 , 跟这个也道不同 , 跟那个也道不同 。其实 , 这就是孔子说的小人同而不合里的那个小人啊 , 请问你所谓的道不同是哪门子的道 , 都只是你个人的认知、评判、定义和喜好而已 。这是私道 , 这是小道 , 绝对不是大道 , 不要动不动就拿“道”给自己的脸上贴花 。这种以相为谋的逻辑 , 其实就是在搞自己的小圈子 , 排除异己而已 。不要美其名曰道不同 , 此道非彼道也 。

论语名言详细解释 不相为谋的上一句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今天我们就来还原一下这句话的本来面目 。咱们先看看这句话的核心字“道”不用说了 , 当然就是实现天下大同和谐不匀的圣人之道 。我们再来看后边的“不同” , 这个同的古字 , 看起来就像是四个人一起抬东西的时候用的一种工具 , 有点像担架 。然后下边再加上了一个口字 , 表示的是四个人用口令一起协调行动 , 引申为汇合聚在一起的意思 。来后面的这个“不相”注意“相”要读四声 , 不是相互的相 , 相的古字 , 就是用眼去观察树木 。本意就是通过观察和查看来进行判断 , 观察的是什么呢?当然就是事物所呈现出来的外在的形貌 , 所以不相 , 就是不以观察事物外在的形貌而加以判断 , 也就是不通过表面的现象而做出判断下结论 。这个不相一直都是孔子主张的 , 君子谋道的基本的原则之一 。
论语名言详细解释 不相为谋的上一句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然后为谋的为 , 注意在最早的古字里 , 这个“为”包含着一种奴役和驱使的意思 , 也就是在被人控制的状态下去劳作 , 去干活 。在这里引申为设置、建立的意思 。相同的用法有:何以为法 , 何以为家 , 里边的为都是这个意思 。为谋 , 就是以之为谋 , 不相为谋 , 就是以不相为谋 。就是说这个谋是建立在不相的这个原则之下去设立建立的 。谋什么呢?当然就是谋前面所到的那个道 , 就是圣人之道 。你看这么理解 , 既通透符合孔子的思想主张 , 同时又能完全地契合古字象形字的本意 。如果你只按照后世所引申出来的意思 , 甚至去拿白话文直接地来硬翻 , 最终你肯定是南辕北辙 。现在我们已经把这句话的 。核心字都解释了一遍 , 然后还需要做一件事 , 那就是要进行正确的断句 。标点是从汉朝开始出现的 , 先秦时期是完全没有标点的 。读先秦的经典 , 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先和作者的思想建立起链接 , 然后自己再给文章去加标点 。这个任务是读者自己的 , 而不是作者的 。现在你们觉得麻烦 , 但是在当时古人可不觉得麻烦 , 甚至可能是乐在其中啊 。因为读的关键在于悟,在于品 , 悟者不会怕麻烦 。再说你以为那个时候和现在一样 , 有这么多的书可以读吗?就那么一丁点儿有限的资源 , 翻来覆去 , 覆去翻来就那么几本书 , 能读到一本书 , 准确的说是竹简 , 都是恨不能读他个百八十遍的 , 把里边所有的滋味全都给喳吧出来 。所以古人的读书和我们今天的读书根本就不能同日而语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