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岁源于什么时候,你知道吗


守岁源于什么时候,你知道吗

文章插图
守岁,其实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不睡觉,熬夜迎接新年到来,俗名“熬年” 。可能小时候还会觉得守岁挺好玩的,但是慢慢长大以后发现其实熬夜不知道是为什么 。或许只有老一辈的人才能真正的明白吧,那么守岁这个传统节日是怎么来的,源于什么时候呢?一起来看看吧!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在除夕的晚上,不论男女老少,都会灯火通明,聚在一起守岁 。因此,守岁是春节的习俗之一 。
守岁最早在西晋就有记载,百姓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 。在日本、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受中国的影响,均有除夕守岁之说 。
在河北省沧州一带,年年夏历腊月,家家户户都从二十三这天一直忙到三十 。三十晚上还要熬夜,叫做“守岁” 。这个风俗,跟灶王奶奶有关 。
玉皇大帝的小女儿贤惠善良,很同情天下的穷人 。她偷偷地爱上了一个给人家烧火做饭的穷小伙子 。玉皇知道后十分恼怒,就把小女儿打下凡间跟着穷小伙子受罪 。王母娘娘同情女儿,从中讲情,玉皇才勉强地给穷小伙封了个“灶王的职位” 。穷小伙成了家家户户的“灶王爷”,玉皇的小女儿自然就成了“灶王奶奶”了 。
灶王奶奶深知百姓的疾苦,就常常以回娘家探亲为名,从天上带些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东西回来分给穷百姓们 。玉皇本来就嫌弃穷女婿和小女儿,又听说小女儿从天上往回带东西,非常生气,就规定只准他们每年腊月二十三日回天宫一趟,其余时间不准回天了 。
第二年,眼看快过年了,可是穷百姓们还是缺这少那的,有的连锅盖都揭不开了 。灶王奶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腊月二十三到了,她打算回娘家去给穷百姓们要点吃的东西回来 。可是,自己家里连点面星星也没有了,路上没干粮咋办哪?百姓们知道后,就你凑一把我凑一把地弄了些面,烙了两张饼,给灶王奶奶带着上路了 。
灶王奶奶回到天上,向玉皇大帝讲了人间苦情,可玉皇大帝不但不同情,还嫌女儿带回一身穷气,让她当晚就回去 。灶王奶奶气得立即就要走,转念一想,不行,两手空空回去怎么向百姓们交待呀?再说,也不能便宜了狠心的父亲 。这时,正好王母娘娘也过来相留,她便顺势说:“俺不走了,明天扎把扫帚带回去扫扫穷气 。”
二十四这天,灶王奶奶正在扎扫帚,玉皇来催她快回去 。她说:“催啥哩,眼看要过年了,家里没有豆腐,明日俺要拐豆腐哩 。”
二十五这天,灶王奶奶正在切豆腐,玉皇又来催她快点回去 。她说:“催啥哩,明天俺还要割肉哩!”
二十六这天,灶王奶奶刚割了肉,玉皇再次催她快回去 。她说:“催啥哩,家里穷得连只鸡都养不起,明天俺还要杀鸡哩!”
二十七这天,灶王奶奶正在杀鸡,玉皇又来催她快点回去 。她说:“催啥哩,路上带点干粮,明天俺还要发面蒸馒头哩!”
二十八这天,灶王奶奶正蒸馒头,玉皇又来催她快点回去 。她说:“催啥哩,过年要喝喜酒,明天俺还要去打酒哩!”
二十九这天,灶王奶奶刚打酒回来,玉皇又来催她快点儿回去 。她说:“催啥哩,俺们一年到头连顿饺子都吃不上,明天俺还要包饺子哩!”
三十这天,灶王奶奶正包饺子,玉皇大帝大动肝火,要她今日必须回去 。灶王奶奶准备的东西差不多了,就没有多说话,只是舍不得离开王母娘娘,一直捱到天黑才离开天宫 。这天夜里,家家户户都没有睡觉,等着灶王奶奶回来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