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粗鄙用语的作文?

【关于网络粗鄙用语的作文?】网络语言中,层出不穷的粗鄙词汇被当做“卖萌”般使用,引起不少人的反感 。近日,网络红人、中国网络传播学会理事杜红超在“朋友圈”发声,呼吁大家不要使用粗鄙网络词语 。杜红超的呼吁在网络上很快成为热点话题,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多家媒体官微都相继进行了转发评论 。昨日,采访人员就此采访了重庆本地的师生和家长,发现网络词汇不再局限在网络世界,类似“你妹”、“蛋疼”等粗鄙的网络热词,不仅被学生当作口头禅一般使用,甚至成为作文中的“常客” 。老师网络粗话竟写进作文“网络词汇使用太普遍了,我的学生基本上人人都能听会说 。”杨燕是广益中学的一名语文老师,昨日她告诉商报采访人员,一些粗鄙的网络词汇已经成为不少学生的口头禅 。除了经常从学生口中听到,甚至不少还出现在学生作文中 。杨燕说,上个学期期中考试时,她给初三学生布置了一篇以“转身”为主题的自命题作文 。阅卷时,有好几位学生的作文使用了“你妹”、“坑爹”、“童鞋”等时下流行的网络词汇 。“在考试作文中出现这样的词语,要不就认定为脏话,要不就是错别字 。”杨燕表示,她对这几位学生的作文进行了扣分处理 。点评: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商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部分网络词汇已被大家接受,传播和使用无可厚非 。但对于不规范用词现象,比如“好滴”、“鸡冻”等错别字,则应规避 。对于一些新兴的不文明网络热词,老师则更应明确告知学生禁止使用 。家长文静的儿子句句有脏话“我勒个去”、“你妹的”……最近,家住渝北区的冉女士被儿子的满口“脏话”吓了一大跳 。冉女士告诉采访人员,儿子小刘正在上高二,就读于沙坪坝区某知名中学 。上个周末,小刘过生日,便邀约了几位同学在家里一同庆祝 。期间,冉女士发现,平常看似文静的儿子,和同学交流时,几乎句句带着脏话 。“说得最多的就是‘尼玛’、‘我勒个去’,语气也和平常判若两人 。”冉女士说,这些网络词汇虽然是经过“包装”,但仍属于脏话 。而除了儿子小刘,在场的几个小孩,说话句句不离脏字 。冉女士说,儿子喜欢上网,之前偶尔会从儿子嘴里听到一些网络语言,类似“有木有”、“好滴”等等,带些调侃和玩笑 。但如今,听到儿子将网络上骂人的话当作口头禅,她着实不能适应,事后对儿子进行了严厉的责骂 。点评:“网络时代,很多人甚至已经忘记了言谈举止的基本礼仪,将粗俗当成时髦 。”对于家长的担忧,熊丙奇表示,青少年受网络文化的影响巨大,对于网络中出现的一些粗俗文化又不具备免疫力,更容易成为网络粗俗文化的“受害者” 。因此,家长要伺机对孩子进行合理的引导和提醒 。学生不懂网络词语会被取笑“我擦,暑假过得太快了”、“你妹啊,我都还没玩够”、“数学老师中秋节竟然布置了作业,坑爹”……开学第一周,回到外婆家的小秦一边玩游戏,一边和同年级的表妹讨论着学习情况 。这对表兄妹的谈话,让家住江北区的外婆张奶奶一句也没听懂 。小秦家住袁家岗,今年刚上高中一年级 。平常最喜欢的就是上网和玩游戏 。在小秦看来,任何新兴的网络词汇都难不倒他 。小秦告诉采访人员,在同学的眼中,一个受欢迎的人,首要就是会使用新兴的网络词汇,“如果不懂什么意思,会被其他人取笑” 。冉女士的儿子小刘也向采访人员表示,在聊天中使用一些网络用语可以活跃谈话气氛,也容易和同学拉近距离 。“现在网络发达,如果不懂网络用语,那就落伍了 。”小刘认真说道 。点评:“处在网络文化环境中,为了不落伍,人们会不自觉地学习和使用网络热词,青春期的青少年尤其如此 。”熊丙奇表示,学生私下交流沟通,只要不超过一定的尺度,都可允许 。但应当告知学生,应注重语言上的礼仪 。回应杜红超回应商报采访人员:为了孩子,我说了很多人想说的话“我只是说了很多人想说但不敢说的话而已 。”昨日,商报采访人员联系到了呼吁抵制粗鄙网络用语的当事人杜红超 。身为网络红人的他,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 。对于自己的言论引起热议,杜红超表示,他已经看到了相关报道 。他补充说,粗鄙的网络用词应当被抵制,但其他代表了网络平民化、自由化的特点,或是彰显网民个性的词汇,比如“给力”这类词则应当弘扬 。之所以发出该呼吁,杜红超解释,网络中出现的粗鄙文字会对儿童带来很不好的影响,尤其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他的感受也愈加明显 。杜红超以自己12岁的小儿子为例,小儿子因喜欢网游,经常观看相关视频解说,但解说词里却满屏充斥着各种粗鄙的网络词汇,“在这种耳濡目染下,孩子的言语势必也受到不好的引导” 。杜红超还表示,为了文化的健康发展和传播,网络语言也应当加以规范,否则容易带来诸多很多负面影响 。再者,从网络礼仪角度来讲,网络本来就是一个需要儒雅、需要礼仪的地方 。在采访中,杜红超也希望能通过商报向公众呼吁,为避免对于儿童产生不好影响等方面考虑,非常有必要倡导网民使用清洁化的语言 。他也建议,作为大众传媒,应切断语言传播链条,尽量不使用粗鄙网络语言 。作为政府监管部分,也应该出面监督和引导,必要时对一些过分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引导 。专家声音网络语言有活力但也有“垃圾词语”昨日,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韩子京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说,网络语言形成是“社会变迁”的过程 。一些词语生命力较强,人们习以为常地使用,这样的词就能留下来 。而有些词语可能昙花一现 。在韩子京看来,网络语言不仅不会对现代汉语发展产生不良影响,还能够弥补现代汉语在网络交际中表达的不足,使现代汉语更具活力 。许多网络词语极富形象力和创造力,符号图像不仅直观、生动,使交谈的双方立刻就能了解对方的心情,从而给双方带来更多情感上的交流与满足 。但是, 韩子京也表示,网络流行语中还有许多词汇含有色情、迷信等不健康的成分在里面,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垃圾词语”,根本就不能登大雅之堂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