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是什么意思_夏至由来及习俗

相信大家都知道二十四节气 , 而夏至就是其中的一个节气 , 一年一度的夏至到了 , 大家对夏至了解多少呢?知道夏至什么意思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1夏至是什么意思_夏至由来及习俗 ,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希望大家能喜欢!

夏至是什么意思_夏至由来及习俗

文章插图
夏至是什么意思夏至这天 ,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 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 , 四川各地从日出到日没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 。夏至这虽然白昼最长 , 太阳高度角最高 , 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的时候 。因为 , 近地层的热量 , 这时还在继续积蓄 , 并没diemang.com有达到最多之时 。过了夏至 , 我省盆地农业生产因农作物生长旺盛 , 杂草、病虫迅速滋长蔓延而进入田间管理时期 , 高原牧区则开始了草肥畜旺的黄金季节 。这时 , 盆地西部雨水量显著增加 , 使入春以来盆地雨量东多西少的分布形势 , 逐渐转变为西多东少 。如有夏旱 , 一般这时可望解除 。近三十年来 , 盆地西部6月下旬出现大范围洪涝的次数虽不多 , 但程度却比较严重 。因此 , 要特别注意作好防洪准备 。夏至节气是盆地东部全年雨量最多的节气 , 往后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 出现伏旱 。为了增强抗旱能力 , 夺取农业丰收 , 在这些地区 , 抢蓄伏前雨水是一项重要措施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 , 空气对流旺盛 , 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 。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 , 降雨范围小 , 人们称为“夏雨隔田坎”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四川 , 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 , 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 , 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夏至的由来简介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 。公元前七世纪 , 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 , 就确定了夏至 。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 , 至7月7日(或8日)结束 。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 , 日长之至 , 日影短至 , 故曰夏至 。至者 , 极也 。”夏至这天 , 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 , 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 , 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 , 且越往北昼越长 。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 , 杭州市为14小时 , 北京约15小时 , 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 。夏至以后 , 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 , 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 。民间有“吃过夏至面 , 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隆冬 。夏至 , 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节气 , 还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 , 有一种观点认为传统节日中的端午节就是源自夏至节 。夏至时值麦收 , 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 , 以祈求消灾年丰 。因此夏至作为节日 , 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 。《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 , 致地方物魈 。”周代夏至祭神 , 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 。夏至习俗有哪些祭神祀祖夏至时值麦收 , 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 , 以祈求消灾年丰 。因此 , 夏至作为节日 , 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 。《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 , 致地方物魈 。”周代夏至祭神 , 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 。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 , 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 , 又祈求获得“cangchou.com秋报” 。夏至前后 , 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 , 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吃过水面夏至这天山东各地普遍要吃凉面条 , 俗称过水面 , 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谚语 。烟台莱阳一带夏至日荐新麦 , 黄县(今烟台龙口市)一带则煮新麦粒吃 , 儿童们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 , 在汤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捞 , 既吃了麦粒 , 又是一种游戏 , 很有农家生活的情趣 。吃鸡蛋黄瓜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 , 第四庚日为中伏 , 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 , 总称伏日 。伏日人们食欲不振 , 往往比常日消瘦 , 俗谓之“苦夏” , 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 , 入伏的早晨吃鸡蛋 , 不吃别的食物 。消夏避伏夏至日 , 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 。《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 , 进扇及粉脂囊 , 皆有辞 。”“扇” , 借以生风;“粉脂” , 以之涂抹 , 散体热所生浊气 , 防生痱子 。在朝廷 , “夏至”之后 , 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 , 而且从周代始 , 历朝沿用 , 进而成为制度 。忌讳剃头理发这是在清朝时期的一项习俗禁忌 。据《清嘉录》记载 , “夏至日为交时 , 日头时、二时、末时 , 谓之‘三时’ , 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 , 多所忌讳……”也就是是说 , 在夏至日这个特殊的日子 , 要按时起居 , 不准口出诳语骂人 , 当然也不要剃头理发 。据说 , 夏至日剃头理发会破运 。忌有雷雨在民间 , 尤其对于农民来说 , 是最忌怕在夏至日这天有雷雨天气 。民谚称:“夏至有雷 , 六月旱;夏至逢雨 , 三伏热 。”这对于靠天吃饭的农家人来说 , 无论是干旱还是伏热 , 都是会影响农作物的收成的 。所以 , 在旧时 , 人们希望在夏至里别打雷、别下雨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