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详细解释 柘的读音

柘柘
拼音:zhè
注音:ㄓㄜˋ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5画
总笔画:9画
异字体:? 樜 ?
五笔:SDG仓颉:DMR郑码:FGVV四角:41962电码:2678区码:7247规范编号:4142
统一码:67D8汉字结构:左右结构五行属性:木
笔顺:一丨ノ丶一ノ丨フ一
民俗参考汉字是否常用: ?现通表汉字五行:木属性
 字形结构汉字部件构造 :木石首尾分解查字 :木石(mushi)
笔顺编号:123413251
笔顺:一丨ノ丶一ノ丨フ一
笔顺读写:横竖撇捺横撇竖折横
柘编码/UNICODE柘字UNICODE编码U+67D8 , 二进制: 0110011111011000 , 十进制: 26584 , HEX编码:E69F98 , UTF-8: E6 9F 98
基本字义柘 zhè(ㄓㄜˋ)
(一)、落叶灌木或乔木 , 树皮有长刺 , 叶卵形 , 可以喂蚕 , 皮可以染黄色 , 木材质坚而致密 , 是贵重的木料:柘黄 。柘蚕 。柘丝 。
(二)、古同“蔗” , 甘蔗 。
基本词义● 柘 zhè
〈名〉
(一)、 柘树 [three-bristle cudrania] 。落叶灌木或乔木 , 树皮灰褐色 , 有长刺 , 叶子卵形或椭圆形 , 花小 , 排列成头状花序 , 果实球形 。叶子可以喂蚕 , 木材中心为黄色 , 质坚而致密 , 是贵重的木料
(二)、 唐教坊舞曲《柘枝舞》的省称 [Zhe-Zhi dance]
柘因零落难重舞 , 莲为单开不并头 。——《警世通言》
(三)、 又如:柘袖(柘枝舞者的衣袖);柘舞(柘枝 。即柘枝舞);柘枝花帽(舞柘枝时所带的帽子)
(四)、 通“蔗” 。甘蔗[sugarcane]
有柘浆些 。——《楚辞·招魂》 。王夫之云:“柘 , 与蔗通 。”
泰尊柘浆析朝酲 。——《汉书·礼乐志》
诸柘巴苴 。——司马相如《子虚赋》
(五)、 注:“诸柘 , 甘蔗也 。”
康熙字典柘康熙筆画: 9画 部外筆画: 5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之夜切 , 音蔗 。《說文》桑屬 。《蠶書》柘葉飼蠶爲絲 , 中琴瑟絃 , 淸響勝凡絲 。
又《周禮·考工記》弓人取幹之道 , 柘爲上 。
又《禮·投壷》矢以柘若棘 , 毋去其皮 。
又《本草》其本染黃赤色 , 謂之柘黃 , 天子服 。
又《崔豹·古今註》桑實曰葚 , 柘實曰佳 。
又奴柘 。《本草·陳藏器曰》似柘 , 節有刺 , 冬不彫 。
又《南方草木狀》諸柘 , 一曰甘蔗 。《宋玉·招?》胹龞炮羔 , 有柘漿些 。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屬淮陽郡 。
又山名 。《山海經》松山之北有柘山 。
又姓 。《統譜》春秋柘稽 , 漢柘溫舒 。
又《唐韻古音》之怒切 。《詩·大雅》攘之剔之 , 其檿其柘 。帝遷明德 , 串夷載路 。
说文解字/注解说明柘
桑也 。从木石聲 。之夜切
(柘)柘桑也 。三字句 。各本無柘字 。今補 。山桑、柘桑皆桑之屬 。古書竝言二者則曰桑柘 。單言一者則曰桑、曰柘 。柘亦曰柘桑 。如淮南注烏號云柘桑其木堅勁、鳥歭其上是也 。桑、柘相似而別 。見胡氏通鑑釋文辨誤 。從木 。石聲 。之夜切 。古音在五部 。漢志 。琅邪郡?門高?山 。?乃原之誤 。水經汪可證 。師古謂卽柘字 。誤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