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之批判 马斯洛需求的七个层次( 三 )


显然,“需要”的对象物往往就是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所必须的事物,从整体上来讲,一定是能够促进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事物,才是“需要”的对象物(特殊情况除外) 。例如,生理需要的对象物(如食物、水、空气等),安全健康需要的对象物(如营养物质、安全设施、卫生环境等)、尊重需要的对象(社会荣誉、社会地位、社会权力等),都是有利于个人或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事物 。由此可见 。主观“需要”的客观对应物就是“价值” 。
事实上,“需要”的根本目的在于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的满足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运动过程 。而价值是人的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源,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动力源,人的一切需要在根本上都是对于价值的需要 。由此提出:
需要的本质:事物的价值关系(特别是价值量)在人的头脑中所产生的主观反映 。
根据需要的概念可知:
需要与价值的关系:需要是人脑对于价值关系所产生的主观反映,需要与价值的关系在本质上就是主观与客观、意识与存在的关系 。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意识是人脑对于存在的反映,存在决定意识;主观是人脑对于客观的反映,客观决定主观 。由此可得:主观需要是人脑对于客观价值的反映,客观价值决定主要需要 。
而且,价值的复杂性决定着需要的复杂性,价值的多样性决定着需要的多样性,价值的层次性决定着需要的层次性,价值的动态性决定着需要的动态性,价值的特征参量决定着需要的特征参量 。
“数理情感学”认为:事物的价值关系可表现为三种主要的特性参量:价值量、价值率(即单位时间内价值投入量与价值产出量之比)、价值率高差(即事物的价值率与主体的中值价值率之差) 。需要、价值观与情感都是人脑对于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其中,价值观是人脑对于事物的“价值率”所产生的主观反映,情感是人脑对于事物的“价值率高差”所产生的主观反映 。需要也是人脑对于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不过,它所反映的是事物的“价值量” 。
总之,需要、价值观及情感分别反映的是事物的价值量、价值率、价值率高差 。也就是说,价值量的主观反映值就是“需要”,价值率的主观反映值就是“价值观”,价值率高差的主观反映值就是“情感” 。
需要、价值观与情感的逻辑关系,如下图所示:
四、价值的层次结构
既然需要(或需求)是人脑对于价值关系一种主观反映,具体而言就是人脑对于事物的价值量所产生的主观反映,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任何主观的事物都对应着某种客观事物,那么,需要的层次结构完全取决于价值的层次结构 。
统一价值论认为,价值可分为使用价值与过渡性价值两大类 。其中,过渡性价值可分为四个基本层次:生物化学能、生理潜能、劳动潜能、劳动价值 。使用价值也可分为四个基本层次:代谢性价值、生理性价值、个体性价值、社会性价值 。由于过渡性价值通常是即时产生、又即时消失,而且随即转化为相应的使用价值,因此价值的层次结构就基本上等同于价值的层次结构 。
1、代谢性价值 。代谢性价值就是食物类价值 。
2、生理性价值 。生理性价值就是温饱类价值,它可细分为外温类价值、内饱类价值 。
3、个体性价值 。个体性价值可分为个体性消费价值与个体性生产价值两大类型 。其中,个体性消费价值就是安全健康类价值,它可细分为安全类价值、健康类价值;个体性生产价值包括个体性生产资料价值(如生产工具价值)、个体性生产行为价值(如生产技术价值)、个体性生产意识价值(如生产科学价值)三种基本类型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