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四大最著名的 以少胜多的战役 中国最著名的战役



1、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统军在官渡(今中国中部河南中牟境)地区击败袁绍军队进攻的一次决战 。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失败后,镇压义军的豪强势力拥兵割据,逐鹿中原 。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袁绍自恃实力雄厚,图谋相机消灭曹操集团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整饬政务,屯田积粮,加紧准备抗击袁绍 。东汉建安五年,曹操得以集结军队近2万人于官渡,待机与袁绍决战 。
到了二月,袁绍率兵卒10万、骑兵万多人进军占领黎阳 。曹操采纳谋士荀攸声东击西之计,假装要北渡 。袁绍分兵西应,曹操挥师东袭,斩袁绍大将颜良,杀文丑,大败袁军 。
袁绍初战失利,锐气受挫,于是变分军进击为结营紧逼,企图以优势兵力迫曹军决战 。曹操避免在不利条件下决战,主动退守官渡 。袁绍一再拒绝部属分兵袭击都城许(今中国中部河南省许昌东)的建议,企图等曹军粮尽败退,乘势攻歼 。后来曹军缺粮,士卒疲惫,后方时有反叛,曹操相持不懈,顽强坚守,不久获得补给后,出奇兵袭烧袁军粮车,迫使袁绍分兵护运粮草 。
袁绍再次拒绝分兵袭击许都的建议 。曹操冒用袁军旗号,诈称援兵,乘夜从小道焚烧袁绍的屯粮(乌巢) 。天明,曹操知袁军救兵将至,督军奋战,大败袁军,共消灭袁军主力7万余人,缴获全部军资 。袁绍仅率800余骑北逃,从此一蹶不振 。
2、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是东晋太元八年(前秦建元十九年,公元383年),东晋在淝水(今瓦埠湖一带)击败前秦进攻的 。
前秦在统一北方后,不断向南扩张,先后攻取东晋的梁、益两州及襄阳(今属中国中南部湖北省)、彭城(今中国东南部江苏省)等地 。前秦主苻坚为了灭亡东晋,统治全国,在前秦建元十九年七月调集90多万兵力,对晋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面对前秦军的进攻,东晋内部一致主张抵抗 。执掌朝政的宰相谢安,命荆州刺史(官职名)桓冲加强长江上游的防御,命令征讨大都督谢石、前锋都督谢玄等,率水陆军8万前往淮水一线抗击秦军,派龙骧将军胡彬率5000水军增援寿阳(今中国东南部安徽省寿县) 。
开始东晋的军队开战不利,后来接受趁秦军尚未集中,迅速击败其的建议,改为变被动防卫为主动进攻的 。兵力处于劣势的晋军首战告捷,士气大振,接着水陆兼程,直逼淝水东岸 。而秦军上下离心、将士厌战 。晋军及时抢渡淝水猛攻 。苻融临时整顿队伍,他的马突然倒地死了,于是军威大泄 。晋军乘胜追击至青冈(今寿县西30里处),秦军大败 。溃兵听到风声鹤鸣,就以为是晋兵追来,因而昼夜奔跑,饥寒交迫,死者十之七八,到了洛阳,只剩下10余万人 。苻坚中箭,逃往一带 。
3、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吴国的孙权、蜀国的刘备统领军队在长江赤壁(今中国中南部湖北省蒲圻西北,一说嘉鱼东北)一带,大败曹操军队的一次著名决战 。
曹操败袁绍、破乌桓,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今中国中部河南省南阳)挥师南下,想要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从而统一天下 。
曹军进占新野(今属河南),当时荆州刘表已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 。曹操收编刘表部众,号称80万大军向长江推进 。刘备在长坂(今湖北当阳境)被曹军大败后,于退军途中派诸葛亮赴柴桑(今中国中南部江西省九江西南)会见孙权,共谋抗曹 。吴国的大将周瑜、鲁肃与诸葛亮等精辟分析局势,指出曹军兵力虽实有20余万,但有后方不稳、远道劳师、不服水土、短于水战等弱点可乘,坚定了孙权与刘备结盟抗曹的决心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