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和中医的联系有哪些


中国气功强调天人合一 , 人和自然界有着密切不可分割的联系 , 人的机体受到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中国气功重视人与自然界的动态适应 。气功是中国传统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2000多年前成书的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 , 对气功锻炼的方法、理论和治疗效果等内容 , 都有记载 。在《素问》的八十一篇中 , 就有十几篇直接或间接地谈到有关气功方面的内容 。可见 , 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前 , 气功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医疗保健方法 。
不仅在著作中有对气功的论述 , 而且许多名医本人也是气功实践家 。如汉代名医张仲景在其名著《金匮要略》一书中说:“四肢才觉重滞 , 即导引吐呐 , 针灸膏摩 , 勿令九窍闭塞” 。这里所说的“导引吐呐”就是气功的一种方法 。著名的“五禽戏” , 相传就是汉代名医华佗所创 , 流传到今天仍被气功爱好者所喜爱 。其后晋代葛洪所著《抱朴子》、南北朝陶弘景所著《养性延命录》、隋代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唐代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王焘所著《外台秘要》、宋代《圣济总录》以及金元四大家的著作中都有气功方面的论述 。
气功和中医的联系有哪些
在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所著《奇经八脉考》中指出:“内景隧道 , 惟返观者能照察之” 。意思是说 , 在练某种静功的过程中能够觉察出人体的经络变化 。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和吴鞠通 , 都有气功的实践和论述 。近代名医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也有专论气功的章节 , 并指出学医者应参以静坐 。从以上提及的名医和论著与气功的关系 , 即可知气功养生学历史之悠久 , 又可见气功在中医学中的重要地位 。
气功作为中医学的一个分支 , 在理论上主要以中医理论为基础 , 在创编功法和气功锻炼中也应用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精气神等学说作指导;对气功锻炼产生的效应及气功作用机制等认识 , 到目前为止 , 也主要以中医理论来阐述 。当然 , 由于自古以来 , 气功实践不只为医家独有 , 儒、道、佛、武等各家在各自不同的实践中 , 分别对气功形成了自己的认识 , 也构成了气功理论的一部分 。
气功实践的结果也为中医学提供了新的内容 , 如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张景岳等分别对奇经八脉和丹田命门理论的系统阐发 , 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气功实践的基础上的 。气功强调对意念的运用 , 是对中医调神理论和情志学说的补充和发展 。掌握了气功心身同练的特点 , 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医“形神合一”、“天人合一”的整体观 , 而气功作用机制的探讨 , 亦有益于对中医“气化论”、“精气神”理论和脏腑心理相关性等的深入认识 。发掘整理气功与药物配合应用 , 气功针灸、气功按摩等传统治疗方法也可提高临床疗效、开拓新的治疗途径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