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战役:抗美援朝惨烈的一战,战士在冰雪里肉搏,致敬( 五 )

长津湖战役作战图志愿军用生命铸造后勤补给线一方面进行战略阵地防御,另一方面双方高层在谈判桌上口水交锋 。战场上的这种僵持,比拼的不仅是钢铁般的毅力,更是后勤补给的供应 。而毫无空中优势,困难重重的志愿军最终还是以“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为后勤保障,抵御住了敌人的数次进攻 。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凝聚了志愿军的多少奉献和牺牲,他们倾尽所能,从前期的增加物资车辆、总结防空运输经验,到增调铁道兵部队入朝抢修铁路,再到专门成立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后勤战役 。1951年7月下旬至9月初,中美双方在停战谈判桌上的唇枪舌战正在上演,朝鲜北方却发生了40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灾害,志愿军的运输补给线遭受了严重破坏,损失了大量粮食物资 。导致一线作战部队的存粮仅能维持三到六天,个别部队甚至出现了断粮的情况 。在志愿军最艰难的时刻,已经升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李奇微命令部队:

  • “在此谈判期间,应采取行动,以充分发挥空中威力,取得最大的效果,来打击朝鲜任何地方的敌人 。”

长津湖战役:抗美援朝惨烈的一战,战士在冰雪里肉搏,致敬

文章插图
志愿军战士8月18日,“联合国军”调集地面部队发动夏季攻势,美国空军倾巢而出,意图给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线造成彻底毁灭性的打击 。李奇微计划用90天的时间彻底摧毁志愿军的后勤路线,美军飞机对朝鲜北部的铁路、公路和桥梁昼夜不停地轰炸 。而清川江大桥这条被称为志愿军的后勤生命线,仅在一个月内就被美军炸毁十几次 。针对敌机的大举来袭,中国人民志愿军一边奋起反击,一边组织人员抢时间,赶进度,始终保证了清川江大桥的顺畅通车 。当我们追忆清川江大桥那条钢铁运输线上一个个奇迹的时候,志愿军身上的那种比钢铁还坚强的精神,才是真正“打不垮,炸不烂”的 。1952年,美国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在采访人员招待会上,作出了无可奈何的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