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冬至传统习俗活动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许多,而冬至就是其中一个节日,但冬至不仅仅是传统节日更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那么今日冬至,冬至的传统习俗活动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2022冬至传统习俗活动,欢迎大家来阅读 。
冬至的传统习俗活动
祭祀
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 。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 。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
贺冬
《后汉书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 。”还要挑选“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以示庆贺 。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
祈福
《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 。”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 。
吃饺子
谚语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
相传医圣张仲景他告老还乡回到南阳时,正值大雪纷飞的冬天,他看见南阳乡亲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 。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 。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吃饺子这种习俗 。
吃馄饨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 。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 。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 。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 。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
吃羊肉
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 。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 。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 。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
汤圆
汤圆是冬至的必备食品 。这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的汤圆又叫“冬至团” 。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
南方地区民谚云:“冬节大如年”、“冬节没返没祖宗” 。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这一天无论如何要赶回家敬拜祖宗,否则就是没有祖家观念 。海峡两岸的同胞,都很看重冬至,把冬至当作团圆节 。
江南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 。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 。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
苏州酿酒
姑苏地区有俗语云:“冬至如大年” 。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香气宜人 。姑苏百姓在冬至夜畅饮冬酿酒的同时,还会配以卤牛肉、卤羊肉等各式各样的卤菜 。在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更是寄托了姑苏人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的祈愿 。
冬至是什么意思含义及寓意
冬至表示寒冷的冬天来临 。冬至时,太阳黄经为270° 。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我们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 。天文学上规定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开始 。而冬至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长了,谚云: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