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叹死前的遗言是什么 金圣叹的死因


不读金圣叹,不知何为旷世才子,不懂金圣叹,不知何为幽默大师 。
金圣叹,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中国历史上最卓有成就的文学批评家 。有了金圣叹对《水浒传》和《西厢记》的精彩解读,小说和戏曲才得以成为与传统经传诗歌并驾齐驱的高雅文学 。
倘若没有金圣叹,清初文坛将黯然失色,小说戏曲将流于媚俗 。但是,如果你只知道他的文学成就,却不懂他的遗世独立,那么,是时候重新认识一下另一个他——幽默大师金圣叹 。
金圣叹的幽默,从生到死,贯穿始终,对他而言,幽默高于仕途,高于名利,高于生命,高于一切 。
金圣叹的幽默中有戏谑:金圣叹屡入考场,目的却并非入仕做官,而是幽它一默 。其中一次的考题是《如此则安之动心否乎》,金圣叹大笔一挥,在试卷上写道:“黄金万两、有美一人,夫子动心乎?”然后另起一行,连续写了39个“动”字 。何解?孟子有言:“四十不动心 。”所以,四十岁之前的三十九年,见到黄金和美女,都是要心动的,动、动、动……又有一次的考题是《西子来矣》,金圣叹的在试卷上写道:“开东城也,西子不来,开南城也,西子不来;开西城也,西子来矣,吾乃喜见此美人矣 。”好吧,金圣叹确实是来搞笑的 。四次落榜,事出同因——在试卷上写段子 。
金圣叹的幽默中有讽刺:采蘅子《虫鸣漫录》记载,金圣叹因为喜欢捉弄考官而“臭名远扬”,县府的教谕和训导(相当于教育局的局长和副局长)深恶之,遂出了个《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的题目,意在绕弯子骂他 。金圣叹见状佯装不懂,煞有介事地起笔答题曰:“禽兽不可以教谕,即教谕亦禽兽也 。禽兽不可以训导,即训导亦禽兽也 。”一语双关,既把题答了,又把人骂了 。可怜了教谕大人和训导大人聪明反被聪明误,只能吃下哑巴亏 。呜呼哀哉,服了你个金圣叹!
金圣叹的幽默中有智慧:金圣叹蜚声文坛,很多人上门拜访,当有人请教人生有何意义时,他的回答堪称经典:“佛言‘不可说,不可说’,子曰‘如之何,如之何’ 。”
金圣叹的幽默中有痛骂:明末文坛领袖钱谦益是金圣叹的亲舅舅,钱谦益作为明朝遗臣却晚节不保投降了清朝,金圣叹深为不齿 。一次,钱谦益生辰,好外甥金圣叹当众送去一副贺寿对联,上面赫然写着:“一个文官小花脸,三朝元老大奸臣 。”
顺治十八年(1661年),身陷“哭庙案”的金圣叹走到了生命尽头,而监狱与刑场则成了幽默大师展现幽默最后的舞台 。
得知自己将于次日午时三刻被当街处决,金圣叹赶忙叫来狱卒,极力说服他帮忙将自己的一封遗书偷送出狱,交到儿子手中 。狱卒出于对金圣叹的同情外加崇拜,同意冒死行此要紧之事 。
传递途中,狱卒在好奇和自我保护的双重心理作用下,忍不住私自拆开遗书验看,结果出现了一段令人啼笑皆非的文字:“字付大儿看,盐菜与黄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 。此法一传,我死无憾矣!”(出自金美清《豁意轩录闻》)
这就是金圣叹的临终遗书,这就是他口中的“要事”,吃货无疑 。
被押往刑场途中,金圣叹仍谈笑风生,饮酒自若,且饮且言曰:“割头,痛事也;饮酒,快事也;割头而先饮酒,痛快痛快!”(出自柳春浦《聊斋续编》)
午时三刻,金圣叹血洒街头,震古烁今的一代怪才就此走完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终年54岁 。(本文涉及年龄,按照旧时习惯,均采用虚岁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