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春是什么少数民族风俗 说春是石阡哪个民族

“说春”是石阡侗族人民世代流传下来的一种综合性民俗活动,主要流传于贵州省石阡县花桥镇坡背村,是贵州石阡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说春活动在每年立春前后进行,寓意劝勉人们珍惜时光、勤恳劳作 。
这是春官手持县官发放的通关文书 。相传,坡背村里的封姓人家是唐朝时所封的“春官”后代,春词中“唐朝差我送春人,特来贵府开财门”就说出了说春之起源 。
春官出行前要祭祖,由辈份最高者主持仪式
除封姓说春之外,县内各地“春官”则属“说野春”,又称“说耍耍春”“说花花春” 。
走村串寨
挨家挨户
春官们翻山越岭,历尽千辛万苦
说春,古名“鞭春”,其俗渊源甚古,时至今日,每岁“立春”时节前后,县内约有一百多个“春官”,手端“春牛”,走村串寨,或入县城,挨户说春 。
接春官
主人家为表示尊重,通常会在客堂设香案迎接春官
春官在规定范围内说春,“立春”气节一过,说到哪寨哪家,就把“春牛”放置在哪家人供奉,第二年又去从哪家人说起 。
县官带头梨田耕地
给耕牛套上红布,祝福农户来年五谷丰登 。明、清时代立春之时,石阡知府要行“劝农行耕”之仪,并带头犁田,扶犁行耕 。
主家送春官
这是春官说春用的木制春牛 。春牛也叫“土牛”或“芒牛”,寓意祝福主家瘟疫全无、招财进宝、红红火火 。
石阡说春
据《石阡府(县)志》载:明、清时代,每岁立春之时,石阡府僚人等要整装集队,扎“芒神、纸牛”,“迎春于东郊”,打马游街,大排宴席,“行鞭春礼”,然后赴城南“劝农厅”,石阡知府要“劝农行耕”,并带头犁田等 。
作为侗族的民族传统,“说春”保存了独特民间音乐艺术、民间说唱艺术的原本文化圈子,既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文化成分,又在其他民族中传播,表现出石阡侗族独特的农耕意识 。其残留有较多侗语因子,对侗族民族语言及其变衍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同时,“说春”“春词”的演唱采用侗以及土家、苗、仡佬等民族民间曲调来演唱,是研究各民族民间音乐及其交融的主要例证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