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保障型攻手,败也保障型攻手,郎平没想到她们能力不进反退

中国女排领域活跃着一个很神奇的群体 , 说他们是球迷吧 , 他们连最基础的排球规则都不懂 , 可以闹出追发二传这样的笑话 。 说他们不是球迷吧 , 天天张嘴闭嘴都是排球 , 更有大能发明了“垫脚” , “保障型攻手”等排球新词汇 。 虽然在国际赛场没有人能明白这些词的含义 , 但在国内排球球迷中 , 几乎已经尽人皆知 , 而且大有冲出国门之势 , 让人不得不佩服这个群体的“人才济济” 。
成也保障型攻手,败也保障型攻手,郎平没想到她们能力不进反退
文章图片
在这些人的字典里什么才是保障型攻手呢 , 其实应该也是全面型攻手的一种 , 只不过创造“保障型攻手”的大能当时并不知道全面型攻手这个词 , 所以才自己臆造出了保障型攻手这个新名词 , 目的只是通过刻意强调攻手的保障能力而为一些下球困难的球员找借口 , 后来慢慢变成了某些攻手的代名词 , 殊不知 , 这个词根本形容不出这类攻手的重要作用 , 结果弄巧成拙了 。
成也保障型攻手,败也保障型攻手,郎平没想到她们能力不进反退
文章图片
郎平也是一名特别注重攻手全面性的主教练 , 在其二次接手中国女排的8年时间里 , 保障能力有所欠缺的攻手都很难在其率领下的中国女排站稳脚跟 。 这并不是郎平偏爱保障型攻手 , 而是球队战术的需要 。 郎平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讲过 , 从2013年朱婷进队之后 , 中国女排战术的制定就已经是围绕朱婷展开的 , 所以里约奥运会中 , 除龚翔宇之外 , 其他所有边攻手上场的主要任务都是保障朱婷的一点攻 。 而正是在这些攻手的全力保障下 , 才成就了中国女排奥运冠军的辉煌 。
成也保障型攻手,败也保障型攻手,郎平没想到她们能力不进反退
文章图片
里约奥运会的夺冠 , 对于中国女排来说 , 不仅收获了奥运冠军的至高荣誉 , 也留下了一套经过实战验证可行的战术体系 。 所以进入东京奥运周期之后 , 郎平继续沿用了以朱婷为核心的战术理念 , 保障型攻手自然也还是主力阵容的标配 , 而且就连里约奥运周期中唯一的强力型攻手龚翔宇 , 也被郎平打造成了保障型接应 。 或许是因为惠若琪退役了 , 杨方旭也淡出了中国女排 , 郎平认为仅凭张常宁一人保障不了朱婷的进攻 。
成也保障型攻手,败也保障型攻手,郎平没想到她们能力不进反退
文章图片
郎平的战术指导方向无疑是正确的 , 但她忽略了一点 , 人都是有依赖性的 。 长期依靠朱婷一人得分、渡轮 , 潜移默化中就会让其他球员形成对朱婷的依赖 , 困难球出现时二传只会将球传给朱婷 , 有进攻机会时 , 其他攻手的第一本能反应是为朱婷做好保障 , 而不是参与到进攻之中 , 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习惯 , 直接导致二传的传球线路固化 , 很容易被对手摸出规律 。 攻手的得分欲望降低 , 进攻能力不进反退 , 慢慢也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保障型”攻手 。
成也保障型攻手,败也保障型攻手,郎平没想到她们能力不进反退
文章图片
通过东京奥运会的比赛不难看出 , 在朱婷突然旧伤复发 , 无力再承担起战术核心重任时 , 球员们手足无措的表现将她们对朱婷的过分依赖体现得淋漓尽致 。 这显然是中国女排三战三败 , 小组赛出局的重要原因之一 。 而造成这种状况的并不仅仅是郎平战术的原因 , 保障型攻手进攻能力的退化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 当朱婷因伤攻击力受限时 , 竟然没有一名攻手能承担得起战术核心的重任 , 足以证明她们的进攻能力较之里约周期不进反退了 。
成也保障型攻手,败也保障型攻手,郎平没想到她们能力不进反退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