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真迹 稼穑怎么读( 二 )


宋徽宗真迹 稼穑怎么读

文章插图
历代流传的字书,到了後来,只剩下西汉史游的《急就篇》和六朝周兴嗣的《千字文》两种,而一千多年来,最具深远影响的,惟独周氏的《千字文》 。作为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产物,《千字文》所反映的内容,必须存在忠君、孝亲、甚麽节义的伦理道德观念,但当它涉及到自然科学、人文历史、日用器物诸内容时,虽然仅说到一些现象,确有它一定的朴素唯物史观的认识,总算是沙裏淘金,多少有可取之处 。还有另一种版本所谓的古千字文,虽不见刻本流传,确有墨迹传到今天,即所谓东晋王羲之所书《魏太尉锺繇千字文右军将军王羲之奉勅书》,标题说是三国曹魏锺繇编撰的,如果属实,则南朝梁周兴嗣的千文必然是出自抄袭 。可是反覆推敲,经多方面考察,版权应属於周氏 。然则锺繇之名,为後人强行加在他头上的 。後人是谁,不便妄断时代当在周代之後,至迟不得晚於唐末 。就书法而论,已是五代时期的风貌,与《兰亭叙》、《圣教序》书风相去甚远 。很难理解龙大渊之流竟将其收入《宣和书谱》之中,也许是根据原题签有宋徽宗赵佶书而出此 。此卷《千字文》流传自北宋宣和年间历经金昌明内府,再转入南宋权相贾似道,明晋府,项元汴,清初梁清标迄於近代壮涛阁诸家递藏,并载之著录,对之咸无荐议,殊乃咄咄怪事 。我之所以在涉及到千文的问题上特地将传为王氏一卷略加考辨,以备参酌,或非赘词 。
这卷《千字文》为北宋徽宗赵佶所书,书法属於狂草一类 。从一代帝王的角度来衡量作者,他无疑不能与其祖先赵光义同日而语,相提并论 。如果单就这卷草书进行评价,剖析它的艺术素养,在书法史上的作用,仍有它的现实意义 。因此,就书法艺术的品评看来,赵佶草书《千字文》值得推荐给广大读者 。它代表一个作者的艺术成就以及时代的风貌,从而对研究我国狂草书法前後发展的脉络,窥测它演变的迹象,是十分必要的 。
宋徽宗真迹 稼穑怎么读

文章插图

赵佶擅长书画,独具风貌,对後世起过相当重大的影响 。在书法的艺术实践,他早年曾一度学过同时人黄庭坚的字迹,随後改学唐人薛稷、薛曜兄弟 。通过对薛氏兄弟书法的临习,心摹手追,持之以恒,在他廿岁前後,真书即已形成一种“新”的面貌,後人不察,以为是创自赵佶本人,美其名日“瘦金体”或 “瘦筋体”,贵则出自薛曜《夏日游石淙诗》,由於它断了流传已达四五百年,一旦由赵佶写出,於是就显得新颖了 。行书则保存薛稷的前规,间架紧密,笔锋遒劲,传世的《方丘敕》和《蔡行敕》黑迹,就具有这种风骨 。至於赵佶的草书,世不多见,从上海博物馆所藏十四字题昼七绝两句『掠水燕翎寒自缚,随泥花片湿相重』的草书团扇,连同此卷考察,其法当出自张旭、怀素狂草一派,瘦劲挺拔,使转奔放,不离规矩,与怀素更为接近些 。此外,再也没有看到他的草书流传下来,也可以说是仅见的孤本 。
宋徽宗真迹 稼穑怎么读

文章插图
赵佶与所有的书家一样,也喜欢书写《千字文》,他一生不知写了多少卷,流传至今,仅存两件 。其一为瘦筋书本,现藏上海博物馆,写於崇宁三年(公元 1104年),时年二十二岁 。卷後的“赐童贯”题字,当是他为那时正供奉明金局的童贯所书 。卷为朱丝栏,素笺本,字大寸许,每行十字,前後百行,书法已基本定型,不过此时尚嫌瘦弱拘谨,不如晚年的肥润刚韧,心手一致的好 。此卷草书怪怪奇奇,大大小小,有的如“腾猿过树,逸虬得水”;有的“或连或绝,如花乱飞”;有的“若枯松之卧高岭,类巨石之偃鸿沟”;有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真是不一而足 。此卷书於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是年作者恰好四十岁,已是他短短一生中的接近於晚年,正是其书法大成之时 。他这两卷用真楷、狂草所书的千文,都是根据周兴嗣的版本,中间为避讳改了几个字而外,概无差异,不见所谓魏锺繇千文的踪迹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