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真迹 稼穑怎么读( 三 )


宋徽宗真迹 稼穑怎么读

文章插图
由於草书在书写中的制约较大,因此,历代书家在草书方面所作的建树,除王羲之父子和张旭、怀素诸人外,很少有自辟蹊径,突破前规的,唐宋以来的草书,尽管名家辈出,他们师法传统,“非王即张” 。至於章草的书写,皆法皇象《急就篇》,未闻有独创新意之说,却有画虎类犬之讥 。故我们对於草书的评价,以应著重观察作者运腕、使笔以及气势如何而定高下 。所谓“草即纵心奔放,复腕转蹙,悬管聚锋……起伏连卷,收揽吐纳”,“或体雄而不可抑,或势逸而不可止,纵於狂逸,不违得寸进尺意 。”此处所说的“纵心奔放”和“纵於狂逸,不违得寸进尺意”,对草书来说,极为重要,是我们据以评论它的准则 。也正由於草书与楷书在书写上不尽相同,“真以点画为形质 。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 。”所以草书的书写较难,求工尤难,其症结所在,正在於“使转”这一点上面 。
宋徽宗真迹 稼穑怎么读

文章插图
此卷草书《干字文》,其所以可贵,在於作者掌握了狂草的基本法则,“使转”不违笔意,基本上达到了“纵心奔放”,所谓“『意先笔後,潇洒流落”的艺术效果 。有人以为这卷草书写得如此精妙,怀疑它不是赵佶自运之作,有可能是临写怀素之本 。他们的根据认为此种草法出自怀素和尚,兼之宣和内府藏有怀素《千字文》有四轴之多,完全有条件从事临摹,我们以为这种怀疑不是毫无根据的,但不一定完全符合实际情形 。可以肯定,赵佶草书出於怀素,不仅平时临摹过怀素的草书《千字文》,而且还临过其它有关的草书帖 。从时代风格上讲,两宋的草书,大都师法张旭、怀素,不但名家黄庭坚、赵佶是如此,就是南宋的大诗人陆游诸人,亦莫不如是 。凡属临写之本,不管其技巧如何精到和高超,一经深入观察,会多少流露出矜持、板滞的运笔痕迹 。再说草书难摹,尤其是狂草更是如此 。此卷草书行笔飞动,全长数丈,一气呵成,几无败笔可寻 。值得提出留意的地方,卷中草书的字裏行间,夹了少数几个行书字,如“伊尹”、“圆”、“用”诸字书法 。已露出薛稷的影响,与怀素的面貌迥然有别,倒是赵佶本人原有的特色 。明末孙承泽在所撰《庚子消夏录》中,著录此卷时,指出“徽宗千文,书法怀素”,这裏用的“书法”两字,意义相当明显,是师法而非临摹,不好理解为“临摹”之意 。这一点,想必不会引起读者对它有甚麽误会的 。
宋徽宗真迹 稼穑怎么读

文章插图

这卷笔翰飞舞的《千字文》,是写在全长达三丈以上的整幅描金云龙笺上的 。一幅长达三丈余的手工麻纸,今天看来,似乎不算是多麽新奇 。可是,在八百年前的北宋时期,已经制造出这样长尺度的精美用纸,不能不使我们为之惊讶 。从纸的质量考察,主要原料以麻的成分为主,表面光滑而无帘纹,吸墨的效果很好 。造纸技术创始於我国西汉,即两千多年前 。文献记载说是东汉蔡伦造纸不足为据 。我国考古学界在陕西省西安近郊灞桥折柳送别的地方,发掘出西汉时期使用过的纸张,说明我国造纸技术历史悠久,并且随著时间的推移,在使用材料的精挑细选,根据使用性质的各种加工,都在不断地改进中 。北宋的造纸术已相当发达,而此卷用纸,固然属於特制一类,据专家推算,可能在江边把船舶排列成行,然後浇上纸浆使之均匀,自然乾燥而成 。由於历代收藏家对它倍加珍惜,得以纸墨保持完整如新,给我们提供北宋造纸技术空前发达的宝贵资料 。元末明初的曹仲明在他所著《格古要论》裏,有以下一段记载:“予尝见宋徽庙御书千文,其首尾长五丈有奇,信乎匹纸三丈也” 。《格古要论》中所说“五丈有奇”,当是“五”为“三”之误,即指此卷而言 。由此可知,就元明之际的人看来,对这幅整张长三丈余的宋纸不能不感到惊奇 。还值得我们珍视的,在这长达三丈有余的描金云龙笺上,那种精工的图案,不是用的雕板印刷而是以能工巧匠就纸面一笔一笔地描绘出来的 。据实物原卷观察,描金图案的能工巧匠,就是宫中不知名画师用尖毫画笔蘸金粉描绘而成 。从整体画面的完整看,不可能分段拼接,而是由一人自始至终一气呵成,如此高头长卷,如此繁缛的云龙图案,所花的精力之巨大,可想而知!云龙图案的组织形式是这样的:每组由四条龙和二十四层云纹组成,每组前後连绵不断,显得特别紧凑,表现出整体划一的效果 。尽管图案精工有余,但毫无板滞之弊,这是北宋图案装饰承唐代之余绪,从而有所发挥的一个特点,在同一时期的《营造法式》和《博古图》的—一些器物中,却是难於看到的,值得我们加以珍视!因此说,不仅赵氏狂草千文具有极其珍贵的艺术价值,同时有关的各项工艺,也几乎是空前绝後的希世杰作!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