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桑效应的背后 霍桑实验

01 关于霍桑效应 , 这个词在各大媒体和报道里面提得比较多 , 但是有很多人对这个心理学现象并不是太了解 。
1924年11月 , 以哈佛大学心理专家梅奥为首的研究小组进驻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 , 霍桑工厂是美国西部电器公司的一家分厂 , 他们的初衷是试图通过改善工作条件与环境等外在因素 , 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 。

霍桑效应的背后 霍桑实验

文章插图


他们选定了继电器车间的六名女工作为观察对象 , 在七个阶段的试验中 , 不断改变照明、工资、休息时间、午餐、环境等因素 , 希望能发现这些因素和生产率之间的关系
遗憾的是 , 不管外在因素怎么改变 , 生产效率始终并未提升 。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 , 这个厂请来包括心理学在内的各种专家 , 在约两年的时间内找工人谈话两万余人次 , 耐心听取工人对管理的意见和抱怨 , 让他们尽情地宣泄 。
结果 , 霍桑工厂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 这种奇妙的现象就被称作“霍桑效应” 。
02 显然 , 实验假设的各项条件并非是唯一的或决定性的生产效率因素 , 受试者的心理因素才是关键 。
霍桑效应的启示 , 在于心理学上的“宣泄” 。人在一生中会产生数不清的情绪 , 但最终能实现、能满足的却为数不多 。对那些未能实现的意愿和未能满足的情绪 , 不是压制下去 , 而是千方百计地让它宣泄出来 , 这对人的身心和工作效率都非常有利 。
霍桑效应的背后 霍桑实验

文章插图


此后 , 有一所国外的学校 , 在入学的时候对每个学生进行智力测验 , 以智力测验的结果将学生分为优秀班和普通班 。
结果有一次在例行检查时发现 , 一年之前入学的一批学生的测验结果由于某种失误被颠倒了 , 也就是说优秀班其实是普通的孩子 , 而真正聪明的孩子却在普通班 , 但是这一年的课程成绩却如同往年一样 , 优秀班明显高于普通班 , 并未出现异常 。
霍桑效应的背后 霍桑实验

文章插图


原本普通的孩子被当作优等生关注 , 他们自己也就认为自己是优秀的 , 额外的关注加上心理暗示使得普通的学生真的变成了优秀学生 。
这个案例 , 是霍桑效应的拓展应用 , 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引起成绩或努力上升的情况 , 这在学校教育中极为普遍 。
03 归根结底 , 霍桑效应的本质在于当人们在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或者观察的时候 , 会刻意去改变一些行为或者是言语表达的过程 。
你可以说这个行为是有情境因素 , 但也可以说明一个事实 , 人是情感动物 , 并不是冰冷的机器 。
霍桑效应的背后 霍桑实验

文章插图


为什么之前霍桑工厂从物质层面出发 , 提高待遇 , 都无法让生产率得到增长?原因就在于高强度的压力忽视了对人的情感需求 。
人的情绪 , 并不一定在当下表示真实的情感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