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为啥只封了个伯 明朝开国六公二十八侯

公元1368年,经过十余年的南征北战,朱元璋终于扫除了各方割据势力,在应天府(现江苏南京)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 。朱元璋称帝之后,于洪武三年大封有功之臣,总共封了六个公,二十八个侯,两个伯,徐达位于公爵之首,俸禄高达五千石,然而为大明江山做出卓越贡献的刘伯温却只得到了伯的封号,俸禄只有区区两百四十石,在所有被封赏的功臣中排名末尾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刘伯温这样一位对大明王朝做出卓越贡献的功臣,为什么得不到高规格的封赏的深层次原因 。
刘伯温画像
大明王朝的股肱之臣-刘伯温 刘伯温,现浙江温州人氏,天资聪明,从小饱读诗书,12岁时就考得秀才,被父老乡亲们称之为“神童” 。
成年后的刘伯温开始步入仕途,入朝为官,刘伯温为人刚正不阿,体恤民情,因此备受老百姓赞誉 。但是元朝末期政治腐败,刚正不阿的刘伯温在朝堂上处处树敌,一怒之下,愤而辞官 。
辞官之后的刘伯温回到了家乡,因为元朝末期群雄并起,战争不断,刘伯温就在家乡组织民兵自保 。
朱元璋的军队打到浙东之时,在朱元璋的盛情邀请下,决定出山,和他的好友宋濂,叶琛等人一起投奔朱元璋,朱元璋得到这批浙东名儒非常高兴,特地建造了礼贤馆来接待他们 。
朱元璋为宋濂,叶琛等人都安排了官职,唯独没有给刘伯温一官半职,而是把刘伯温留在身边,让他做自己的军师 。
朱元璋画像
刘伯温来到朱元璋身边之时,在朱元璋的东面有盘踞在苏州的张士诚,在西面则是陈友谅的陈汉政权,刘伯温分析当前形势,为朱元璋制定了避免两线作战,逐个击破的战略方针,刘伯温认为张士诚贪图享乐,性格保守,是个“自守虏”,而陈友谅则是一个野性极大之人,对朱元璋的威胁最大 。
刘伯温建议想要一统天下,则要先除掉陈友谅,如果先攻打陈友谅,张士诚不一定敢轻举妄动,但是如果先攻打张士诚,陈友谅必定来犯 。刘伯温的判断完全正确,在朱元璋和陈友谅的两场大战,龙江战役和鄱阳湖战役之中,张士诚都未敢动分毫 。
公元1360年,陈友谅率领大军攻打朱元璋,轻松拿下太平之后,大军浩浩荡荡的向应天进发 。面对来势汹汹的陈友谅大军,有人提议逃跑,有人提议投降 。
刘伯温认为建议投降或逃跑的人该杀,面对陈友谅,我们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设伏龙江,击溃陈友谅 。朱元璋采纳了刘伯温的建议,让陈友谅的旧识康茂才写诈降书给陈友谅,陈友谅果然中计,在龙江大败,刘伯温在此战中功不可没 。
陈友谅剧照
公元1363年,建都汴梁(今河南开封)的龙凤政权被元军击溃,小明王韩林儿等人溃逃到安丰,在安丰又遭到张士诚部队的围攻,于是向朱元璋求救 。
朱元璋决定北上去解安丰之围,刘伯温对此表示坚决反对 。刘伯温认为,北上救安丰会导致应天兵力空虚,如果此时陈友谅率兵来袭,应天就会很危险 。
尽管朱元璋没有听从刘伯温的建议,坚持北上,但是刘伯温对当时形势的判断相当准确 。朱元璋率领大军北上解安丰之围后不久,陈友谅就率领大军来袭,如果没有朱文正等将领在洪都(现江西南昌)的英勇抵抗,阻挡陈友谅大军长达三个月之久,当时应天的守军根本没有办法抵挡陈友谅的60万大军 。
朱元璋后期很多战役,刘伯温都有参与,并在其中出谋划策 。对于朱元璋来说,刘伯温就是自己的张良,在民间也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说法,刘伯温对大明王朝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
刘伯温剧照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