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诗句的诗意 枫桥夜泊古诗解释( 二 )


诗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后幅却特别疏朗,两句诗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夜钟 。这是因为,诗人在枫桥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鲜明深刻、最具诗意美的感觉印象,就是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 。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从各方面显示出枫桥夜泊的特征,但还不足以尽传它的神韵 。在暗夜中,人的听觉升居为对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 。而静夜钟声,给予人的印象又特别强烈 。这样,“夜半钟声”就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
《枫桥夜泊》是一首情与景交织在一起的古诗,全诗除了“对愁眠”外,其余都是刻意绘景 。它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描绘秋江月夜的美景,间接而自然地把诗人旅途寂寞的郁结愁思寄托于景物而抒发出来 。欲抒情,先绘景,情随景发,是这首古诗显著的艺术特点 。由此可见,在借景抒情的古诗中,作者的情感是通过所描绘的景物来抒发的 。在教学这类古诗时,我们既要欣赏作者描绘的景物,更重要的是理解他凭借景物巧妙抒情的技巧,这样才能真正地读懂了古诗 。
创作背景
天宝十四年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 。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 。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 。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
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 。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 。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 。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 。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 。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 。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