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将推动中文成为更多国际组织、会议官方或工作语言

2021年起中文正式成为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官方语言,中文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中文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攀升 。教育部近日答复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相关案时表示,将进一步推动中文成为更多国际组织、国际会议官方语言或工作语言 。
11月4日,教育部网站发布的《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624号(教育类091号)案答复的函》(以下简称《答复函》),公布了教育部答复《关于应对国际中文教育面临的挑战和风险的案》的具体内容 。
教育部在《答复函》中介绍,国际中文教育是中国供世界的重要语言文化公共产品 。在中外双方精诚合作、共同努力下,国际中文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成效显著 。
“国际中文教育发展既面临难得历史机遇,也如您所到的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 。”《答复函》指出,一方面,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和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日益高,中文实用价值不断升,各国民众学习中文、了解中国的需求与日俱增,为国际中文教育可持续发展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5G网络、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技术,赋能中文教学不断创新模式、优化业态,为国际中文教育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另一方面,国际中文教育开展时间短、底子薄,还面临标准体系不健全、本土化发展不足、师资队伍建设薄弱、教学内容相对滞后、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以及少数国家将之政治化等风险和挑战 。
教育部在《答复函》中到,您关于拓展资金来源渠道、优化孔子学院分布、整合应用新技术、专注语言主业等的建议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针对性 。国际中文教育面临新形势、新变化,教育部及相关机构、企业和社会组织已在前期做了大量工作 。
一是支持成立基金会,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据了解,2020 年6月,参与孔子学院建设和国际中文教育事业较多的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汉考国际等27家国内高校和企业,自愿发起成立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运行孔子学院品牌,主要是通过制定规划、设立标准、质量评估等方式,为全球孔子学院供支持和服务,有助于孔子学院向专业化、民间化、本土化方向发展,调动和发挥各方办学积极性,夯实社会基础和民意基础 。同时,教育部成立了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统筹推进国际中文教育工作,积极开展中外语言交流合作和多元文化交流互鉴 。此外,支持中外高校发挥办学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国际中文教育事业 。
二是不断优化全球布局,参与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按照国际惯例运行孔子学院品牌,不断优化孔子学院布局和结构,优先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增设孔子学院 。通过培养语言人才、开展文化活动、推动民间交往、深化相关研究等方式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孔子学院和中文教育支持力度 。根据沿线各国实际需求,累计派出院长、教师和志愿者4万人,赠送中文教材500万册,培养培训本土中文教师6.5万多人次,培养培训各类学员220万人,组织各类中文考试人数达1600万人次,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了大批掌握中文、了解中国,同时兼具专业和职业特长的人才 。通过“新汉学计划”,招收沿线各国近300名优秀青年学者,来华攻读博士学位和访学研修,重点开展“一带一路”学术研究 。另外,沿线各国孔子学院主动开展“中文+职业技能”教育,为当地中资机构培养培训本土员工、供信息咨询,为中国与沿线国家各领域合作牵线搭桥、供服务等,为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和人民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