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团的做法和由来 青团的由来和寓意

1、青团的由来和寓意是什么?历史典故
【青团的做法和由来 青团的由来和寓意】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农民上前帮忙,将李秀成化装成农民模样,与自己一起耕地 。没有抓到李秀成,清兵并未善罢甘休,于是在村里添兵设岗,每一个出村人都要接受检查,防止他们给李秀成带吃的东西 。
回家后,那位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李秀成吃时,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 。他顿时心生一计,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 。
然后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村口的哨兵 。李秀成吃了青团,觉得又香又糯而且不粘牙 。天黑后,他绕过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营 。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 。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来 。

青团的做法和由来 青团的由来和寓意

文章插图
原料与口味
外型扁平约巴掌大小,内以萝卜切丝剁碎为包馅,味道咸,绿色外表,以香蕉叶、月桃叶等为垫 。闽南地区主要只有咸的馅料,台湾受到客家庄的影响,也流行甜馅,食用芝麻、花生馅的吃法 。
早期只有甜咸两种口味,一种包枣泥、豆沙等,另一种包猪肉、竹笋等,现代出现印上卡通图案或者添加一些夹心软糖 。
口味有巧克力味、各种水果味,甚至燕窝味等等,馅料出现猪油笋子、金针鲜肉、金华火腿、鸡汤鲍鱼等口味,可说是青草口味的包子 。有些甚至包着冰淇淋,或是变成西餐后的甜点 。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青团
2、青团的做法和由来青团是与一个节气——寒食联系在一起的 。那天不能吃热的东西 。主要是用来怀念一个叫介子推的贤臣的 。他死于人为的森林大火 。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 。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 。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 。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 。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
跟屈原有些类似 。——由来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 。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 。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 。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 。青团是与一个节气——寒食联系在一起的 。那天不能吃热的东西 。主要是用来怀念一个叫介子推的贤臣的 。他死于人为的森林大火 。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 。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 。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 。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 。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