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及原意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意思是什么

01 出处及原意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讲到 , 君子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提出“非淡泊无以明志 , 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千古名句 , 意思是说 ,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 , 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
这句话最开始的出处其实并不是诸葛亮 , 而是西汉的刘安 , 他在《淮南子·主术训》中写道“非淡泊无以明德 , 非宁静无以致远 , 非宽大无以兼覆 , 非慈厚无以怀众” 。
后来人们把其凝练为两个成语“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 并广为流传 。
现代 , 很多人把这两句话当成座右铭 , 写成牌匾挂在客厅或者书房 , 用以激励自己 , 提醒自己静心养性 。

出处及原意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意思是什么

文章插图


02 疑惑
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 , 感觉有如大道之音直入灵魂 , 又如一股清泉直注心田 , 让人豁然开朗和明悟 , 从而充满了力量和方向 。
但同时也有一种疑惑 。我从小坚持无欲则刚的处事原则 , 原本就有点清心寡欲 , 加之生活的圈子都是小地方 , 接触到的人们都是心思简单、生活质朴、为人单纯、知足常乐的老百姓 。对这些人来说 ,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境界 , 似乎不用努力就能达到 , 但他们大都非常平凡甚至平庸 。
因此 , 诸葛亮提倡的这种人生境界 , 到底是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是不是适合于所有人?内心多少有点不明白 。
但是 , 对自己来说 , 这句话的确有力量 , 因此经常拿来激励自己 , 相信很多人也是这样的情况 。
出处及原意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意思是什么

文章插图


03 要么痛苦、要么无聊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一书中 , 提出人生幸福的三个终极选项 , 即个人自身、个人拥有物和别人对你的看法 , 其中自身是最关键最本质的决定因素 。
叔本华认为 , 人生幸福的两大宿敌是痛苦和无聊 , 而且当你幸运逃离了其中一端时 , 你就接近了另外一端 。
他说 , “生活就像钟摆一般 , 在这两端之间激烈或者温和地来回摇摆——要么痛苦 , 要么无聊 , 反正总有一项逃不掉” 。
究其根源 , 痛苦和无聊是一种双重对立的存在 , 一种是外部的或客观的 , 一种是内在的或主观的 。比如贫穷饥饿会导致痛苦 , 但衣食无忧却会导致无聊 。
每个人都有烦恼 , 在痛苦面前人人平等 , 痛苦与个人的社会角色没有关系 。
人总是在苦难的两端来回摇摆 , 越是接近某一端 , 就距离另一端越远 , 而人的天性又会引导他 , 采取措施来对抗他可能遭受的不幸 , 也即远离无限接近的一端 。
我的理解就是 , 痛苦的人竭力远离痛苦 , 无聊的人竭力远离无聊 。
空虚无聊只能靠精神财富来抵抗 , 而精神越富裕 , 则意味着感受力越高 , 也就越容易加大精神和肉体的痛苦体验 , 所以越不空虚 , 则意味着越容易痛苦 。
由此 , 叔本华写道:“睿智的人会从痛苦不安中争取自由和闲暇 , 追求安宁、简朴、尽可能不被打扰的生活”“因为一个人自身拥有越多 , 想从他人身上获取的东西就越少 , 他人对其而言几乎没有意义 , 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个具有高度智力的人通常是孤僻的”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