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强:足球职业化二十年,价值几何?


临近论坛结束,现场观众还有六七成,在北京开一整天的论坛,最终还有这样的上座率,已经很不错了 。不过最靠前座席上,足协、中超公司和一些俱乐部代表的席位上,已经人去座空 。唯有年近七旬的徐根宝先生,依旧身板挺拔、精神不减地聆听并且记录着 。
主持人张斌感叹了一声:"这个时候,我们关于中国足球的所有讨论和分析,足协和联赛的管理者,是最应该参与的……"这是网易主办的第四届中国足球发展论坛,足协副主席林晓华先生认真地参与到下午四点,随后因为另有会议安排,不得不起身离去 。中国足球总是很忙碌,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层级的人,都在不停地忙碌,常常忙碌得思考的时间都没有 。这一年的联赛赛季结束,广州恒大为中国足球挣足了面子,但是联赛的运营状况和市场价值,在足球职业化改革二十年、中超十年,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变化 。隐患和挑战无所不在,解决方案更多仍然是媒体和球迷在谈论,这样的谈论,往往容易散漫且空洞,哪怕面对着有足够说服力的数据 。和一年前的中国足球发展论坛一样,《中超联赛价值报告》的发布,是对职业联赛经营状况的反映和评估 。这份2013版的价值报告,还有一个附件,就是在16座中超城市里,对超过6000名球迷进行的球迷分析报告 。和一年前相比,中超整体经营状况平稳,16个俱乐部里至少有14个俱乐部肯定亏损,盈利者,从账面上看,仅有广州恒大和辽宁两家 。16个中超俱乐部在2013赛季的营收总额,为16.26亿人民币,支出则接近19亿人民币,整体亏损约为2.64亿人民币 。对于一个成长中的职业联赛而言,这样的亏损数字并不算太高,尤其考虑到中超转暖,也只是近两年事 。中超公司作为联赛运营者,2013年收入达到历史纪录3.7亿人民币,利润在1亿人民币之上,能分配给16个俱乐部的资金,平均每家肯定能超过600万人民币 。由是从联赛整体,到具体而微的每个俱乐部,中超虽然说不上健康,但逐渐成长的态势明显 。只是一些根本性的矛盾,依旧无法得到解决,管理者甚至连面对这些挑战的勇气,都有些缺乏 。职业体育的经营,收入来源无非是媒体版权、比赛日收入(门票为主)和商业赞助三大类别,前两类尤其是主体 。欧洲的职业足球联赛和北美的四大职业体育联盟,前两项收入相加,都会占到总收入的八成以上,可是在中超,媒体版权收入微乎其微 。比赛日收入,哪怕2013赛季场均上座率达两万,全球可以排进前八,仍然不能给联赛和俱乐部提供多大帮助 。广州恒大因为中超三连冠,亚冠更是登顶成功,在比赛日收入一类本赛季破亿 。不过根据刘建宏先生的介绍,亚冠决赛第二回合那一场比赛,广州恒大的门票和综合经营收入,就达到了5500万人民币,类似疯狂的,还有此前几场亚冠比赛 。相比而言,中超主场的收入经营,还属于杯水车薪 。媒体版权收入,更是陈旧且沉重的老话题 。央视在2013支付给中超的版权费仍然是一个谜,地方台体育频道和行为额媒体版权相加,到不了两千万人民币 。地方卫视版权,倒是卖出了千万人民币以上价格,但是在播出平台受限情况下,这一片市场的拓展,还有待版权代理方云传媒下一个赛季和甘肃卫视的合作 。因此哪怕二十年职业化改革,能给中超一个20亿人民币的估值,能够测算出中超联赛增值速度,要在GDP增长速度之上,但更重要的事实,在于这个联赛的商业价值,并没有因为广州恒大的出色,而有多少实质性增长——事实上,中超生存最为依赖的商业赞助收入,在2013年没有出现明显提升,反倒是人力资源成本——球员和教练的薪资,继续大幅上升,这一年的增幅达到了43% 。这个联赛的球迷主体,根据抽样统计,是一二线城市中,月收入在5000元人民币以内、年龄在18岁到36岁间的青年男性 。这样的人群特征,仔细甄别,会发现甲A时代的老球迷,在现在的中超球迷中,比重不过14%——当年的老球迷大部分都被打跑了,新球迷更是这几年被吸引加入,消费习惯尚未形成,所谓的球迷文化氛围,更是远景,没有俱乐部针对性的长期服务,很难想像中超赛场都能像北京工体和广州天河一样火爆 。因此我们面对的,依旧是这个70%投资来自房地产行业的联赛,一个竞技成绩和社会形象看似得到好转,但是整体经营架构没有任何优化,也没有在社区人群服务上,体现出多少进步的职业联赛 。中超很火爆,职业化二十年也是一个时间节点,但值得纪念和回忆的价值并不高,需要做的仍然是千头万绪 。倘若空谈的时间都没有,这样的挑战怎么面对?谁去面对?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