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传统建筑-壮族建筑风格介绍


壮族传统建筑-壮族建筑风格介绍

文章插图
 壮族  少数民族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数量比较多的一个民族,壮族拥有自己民族的传统风俗,自己民族的传统特色 。那么关于壮族的传统民族文化,你具体都了解多少呢?他们的建筑究竟有哪些风格呢?来往下看看吧!
居住在坝区和城镇附近的壮族,其房屋多为砖木结构,外墙粉刷白灰,屋檐绘有装饰图案 。居住在边远山区的壮族,其村落房舍则多数是土木结构的瓦房或草房,建筑式样一般有半干栏式和全地居式两种 。
干栏,也叫木楼、吊脚楼 。壮、侗、瑶、苗、汉都有 。多为两层 。上层一般为3开间或5开间,住人 。下层为木楼柱脚,多用竹片、木板镶拼为墙,可作畜厩,或堆放农具、柴禾、杂物 。有的还有阁楼及附属建筑 。一般干栏都依山傍水,面向田野 。一个寨子一个群落,既雄伟又壮观 。有些村寨,家家相通,连成一体,就像一个大家庭 。居室格局,各处自有特点 。龙胜县龙脊乡壮族干栏,以神龛为中心,神龛后面,居中是家公住房(以女主人为中心),左角是家婆住房,有小门与家公房相通 。主妇房在右角 。丈夫房在厅堂右侧外 。客房在前庭左角,姑娘房在右角楼梯旁,便于她们与小伙子们交往 。这种布局的最大特点,是夫妻异室,沿袭了古俗 。现在的干栏,内部结构略有变化,但基本格局不变 。
壮族建筑—建筑风格
清塘壮族乡的壮民少数择山而居,多数居住在丘陵河谷地带,如清塘、贝家、李家等地 。居民一般以同一姓氏建村立寨,壮语叫“班” 。现在村寨有的还叫“捞班”、“老鳖班”等,随着人口的发展以后,村寨出现了“地拱” 。村子里头有许多的“地拱”,汉语叫门楼 。壮族人建立“地拱”的主要目的是体现同姓中的分支,是公共出入场所 。若本姓分支中有名人(或大人物)则将其功名的金字匾额,置于门楼前面 。“的拱”的门头上,必定有对“眼睛”(用八瓦做成),楼棚放置老人的寿木,楼下两侧置长凳或大树,供闲人坐歇息及儿童玩耍,如贝家村壮寨的大门楼就是如此 。壮族土司衙门则白墙青瓦,圆形拱门,门顶制作成古代时文人帽子状,两边对称青瓦盖肩,如清塘壮族乡人民政府大门就是采用这种风格建成的 。有些门楼壁上有石刻,记录着本族祖先的来历或置放记录本族重大历史事件的碑文,如清塘观音山村“老地拱”就置有历年有关部门对本族后龙山的判词即《各村后龙山判词碑》 。各姓氏都建宗祠,内设祖先的牌位神龛,以供子孙朝拜,宗祠内有前厅、中厅、后厅等,以天井间隔,厅堂都是公用的,遇到红白婚丧便在这里举行活动 。
壮民居住房屋受附近非壮区的建筑风格和本地民族经济发展影响较大,古式壮寨民居一般以四合院形式存在,内分前后堂屋、厢房、天井等 。天井是一个露天凹池,天井由石条板、石板砌成,石板上还雕有壁虎、鲤鱼等石刻 。天井把堂屋一分为二,天井前面在大门后面为前堂屋,天井后面为后堂屋 。天前堂屋左右两侧一般无人居住,供作厨房、关牲畜、堆放燃料等,后堂屋两边的厅房则是主人的住宅区 。在屋檐等雕刻成青鱼、鲤装饰,鱼的鳞片雕刻得相当精致 。壮民把建房当作一生的大事来看,对建房要求较高,而且一个村寨的壮民有相互帮工建房,轮流造房的习惯 。练泥印砖、奠基砌墙、做门窗、盖瓦等建房工程,均由亲戚及邻里相互帮工出力 。主要只花钱买些地脚火砖及瓦片 。在房屋的开门设计上,壮民居很少开后门 。近年来随当地经济的发展,壮族民居住房格局已有很大变化了,清塘壮族乡人民大部分已住进了砖混结构的新屋,多以楼房为主 。推荐阅读:赫哲族的丧葬风俗有哪些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