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那些老面孔 两难题阻中国田径发展



潮湿的跑道 , 铁锈斑斑的杠铃片 , 清华跳高选手王宇每天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训练的 , 王嘉陵教练说 , 海淀体校这种训练条件还算好的 。但即便是如此 , 还是留不住人 。
“跳高男运动员还算好 , 女运动员根本出不了人 。”为什么?王老教练指着墙上的一张跳高组旧照说 , “这个是张梓琳 , 人家现在做了世界小姐 , 不会再想回来跳高了 。练我们这个项目的女孩儿都是些身材高挑、匀称的苗子 , 现在社会诱惑这么大 , 她们干什么不好 , 要干这么苦的一行?”事实上 , 田径的许多项目在中国都有类似遭遇 。
“治本之道就是解决选材难题 。”看着不远处 , 俄罗斯女子跳高选手夺得一金一铜 , 冯树勇说不出的羡慕 。“但问题是现在物质水平高 , 独生子女多 , 外界吸引力大 , 练体育的人越来越少 , 城市里的运动队中 , 多的是外省市相对困难地区引进的选手 。”本届世锦赛中国队名单中 , 来自北上广的选手不过四人 , 而像 张培萌、王宇和谢文骏也属于体育世家 , 并非普通家庭的选材 。
“即便小时候父母让孩子练体育 , 但长到十六七岁 , 面临高考还是进专业队时 , 大多数还是选择前者 。但 , 有能力发展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少之又少 。”冯树勇说 , 事实上 , 在高校中诱惑同样巨大 。当年的 胡凯 , 夺得大运会百米冠军后 , 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以及行政、教育系统给予的奖励也是他离开赛场的诱因之一 。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目前中国男子110米栏最大的问题 , 孙海平教练手里除了谢文骏一名90后弟子之外 , 几乎难觅优秀人才 。照理说 , 男子高栏应该在五到十年里迎来一个大发展 , 而事实是 , “现在人才太稀缺 , 好苗子太少!”现在可能是孙海平30多年教练生涯中最尴尬的时候 。
在孙海平看来 , 优秀苗子的无法流动是110米栏后继乏人的一大原因 。因为全运战略 , 各地方壁垒森严 , 限制本地优秀人才外流 , 这是国内体育圈的普遍现象 。“浙江有个小姑娘颇具天赋 , 我去试着要过 , 但失败了 。”从项目的整体发展而言 , 有些地方有人才没教练 , 有些地方正相反 , 教学失衡的后果就是好苗子与好教练擦肩而过 , 这不仅仅是教练和运动员的双输 , 对于地方田径和中国田径的发展也是极大的限制 。
事实上 , 这绝不是110米栏独有的烦恼 , 放眼中国田径乃至其他更多项目 , 因全运思维而生的困惑比比皆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欢迎大家关注动网 , 如果您想随时随地了解更多的精品运动健康资讯和羽毛球等各类活动信息 , 欢迎关注动网的官方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和微信平台与我们进行互动!
微信ID:dongsport
微信名字:动网天下
微信二维码: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