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嫁妆_各地结婚嫁妆盘点


结婚嫁妆_各地结婚嫁妆盘点

文章插图
 
在中国的传统婚礼习俗中,结婚时女方出嫁都会带上自己的嫁妆 。一般都是一些结婚用品,如衣被、家具及其他用品 。又有另外一种说法叫陪嫁,那么如果新娘陪嫁的话,都会带些什么嫁妆了 。一起来结婚大全栏目了解一下吧!
(一)嫁妆的含义
送嫁妆,即发奁 。女儿出嫁,首先要准备嫁妆 。近代多流行于汉族某些地区 。陪嫁由女方自备,其种类可分为铺陈、摆设、日用等物品,因世俗视嫁妆多寡而论新娘身份高低,故而一般人家不得不倾其所有,大事铺排,以争体面 。陪嫁物多为衣服、蚊帐、被絮、澡盆、脚盆、洗脸盆(架)、提桶、木箱、木柜、屉桌、大桌大椅、小桌矮凳、火盆、木炭、茶具、餐具等,多者可达十余抬 。为显丰厚,大件为2~4人共抬,小件也要2人合抬 。由于物多人众,队伍浩浩荡荡,蔚为壮观 。富户大族多有陪送田地、山林者 。贫寒之家亦有由男方备办一部分陪嫁,事先悄悄送至女家,过礼之日再一同抬回男家的习俗 。由于陪嫁丰盛,民间俗有“生崽满堂红,生女一场空”之说 。
(二)旧时传统婚嫁习俗
旧时北京地区,女家收到男家的定礼之后,即将送来的龙凤喜饼、茶食点心分成若干份,装入食盒,给七姑八姨等近亲友好送去,告知陪送妆奁的日期,表示邀请 。对于一般朋情,仅送去一张请帖就可以了 。上书:“谨詹于×年×月×日为小女××于归之期,敬请阖第光临”等语 。凡收到礼品或请帖的,都要届时送些礼品,给姑娘买些嫁妆,如衣料、首饰或鞋袜等物,谓之“填箱” 。也有的送些礼金,装在红封套里 。上书“奁敬×元” 。
女子出嫁要陪嫁,奁具名目繁多,其丰俭因女家贫富而异 。1924年6月,顾颉刚先生在北大《歌谣》周刊上发表一篇文章,罗列了光绪十五年(1889)苏州地区一场婚礼的“奁目”:铜、锡、瓷、牙、竹、木各式器具齐全,粗略统计,有箱子四只,面盆、脚炉、茶炊等铜器二十四件,汤盅、酒壶、茶瓶等锡器四十一件,茶碗、大盆、汤碗等瓷器一百三十五件,箱橱、妆台、浴桶等木器五十一件,丝箩、提篮等竹器六件,另有团圆镜等各式镜子,象牙筷等牙器及床上用品等多种 。
过去在湖北天门一带,女方陪嫁有“一堂一房”的规矩,即堂屋和洞房家具均由女方陪送,而男家过礼则须“整猪整羊” 。于是,“一堂一房”、“整猪整羊”,成为当地小康之家过礼及陪嫁的标准 。京山一带陪嫁,除居家用品之外,还流行陪送风车、水车、锄、镰、耙等农具 。在公安等地,陪嫁中必有八把大交椅,专置于堂屋,以示娘家气派 。随州习俗,嫁妆有三件头、四件头、五件头之分 。每件均为双数,各件均系居家用品 。竹溪一带则分为三抬、四抬、八抬乃至二十四抬 。当地有“八抬猪,八抬羊,八抬嫁妆送姑娘”的俗语流传 。
(三)嫁妆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1949)以后,传统的重嫁妆的观念和习俗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只是在五六十年代,物资供应极为紧张,条件较差,许多机关、事业单位都实行供给制,“彩礼”、“嫁妆”根本无从考虑,往往是两只单人床一并就成家了 。即使在农村,多数青年男女也不刻意追求物质条件,有了最基本的生活用具就可以了 。购置嫁妆的费用仍是由姑娘的家庭支付的,但姑娘多年来靠自己的劳动,已为家庭攒得不少收入 。如果新娘是在国营企业或是公社劳动成员有固定工资收入的,在父母同意的前提下,她会把工资的绝大部分用来置办嫁妆 。在一般工人或农民家庭,嫁妆的内容和数量还和中华民国期间通行的标准差不多,主要是个人生活用品 。但是所有的东西都必须是新的,装在两只木箱里 。“嫁妆”已经成了男女双方为打造婚后小家庭生活,各自所作物质准备的代名词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