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六个标准提问 苏格拉底式提问是什么( 二 )


“想当然病”用统计学的术语就是:相关性不代表因果性 。
什么意思呢?列举一些职场上常见的会被打脸的例子吧:
“去年我们更换了logo之后,销售就回升了(相关性),我建议我们再换一次logo(因果性) 。”
“我每次经过前台,她都会对我笑(相关性),她是对我有意思吗(因果性)?”
得了“想当然病”的原因,一个是自我定位有问题,觉得与我无关;第二是害怕思考出错;第三是没有耐心,没有这个习惯 。
对付“想当然病”,最好的方法就是“苏格拉底式”的提问,就是把概念的内涵外延、概念与事实关系等等,一一问个明白,比如:
崔永元:转基因食品危害极大!
苏格拉底:你指的“转基因食品”具体指什么?危害是指什么?如何认定两者的关系?……
“苏格拉底式”的提问有四个方向:
第一是问本身,“这是什么”;
第二是往前多问几次“为什么”;
第三是往后多问几次“所以呢”;
第四是往两边多问几次“还有别的可能吗” 。
好了,逻辑的科学部分就说这些,下面我们要换一个角度,一个不那么科学的角度,看待日常工作中的“非形式逻辑” 。
4
好的逻辑不一定是最科学的逻辑
周鸿祎在推出360路由器时说:“我的新版路由器有两根天线,我还会出一个四根天线的路由器 。几根天线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让用户感知到(信号强),而且符合他的常识 。”
这段话说了什么?周鸿祎明明知道“路由器的信号”与“天线数量”无关,但他却不断暗示用户,“路由器的信号好”和“四根天线”存在因果关系,因为这一点符合客户经验 。
再回头想想之前的例子,为什么领导立刻就觉得有问题,而新人一定要反复问几个“为什么”才能得到正确答案呢?
现实生活,我们遇到的都是非形式逻辑,不光靠推理,还要靠经验归纳,领导见识得多了,才能下意识就判断有问题 。
日常工作中,逻辑的结论不要求像科学实验那么严密,但对于沟通的要求却非常高,首先要考虑这个逻辑,别人能不能理解 。好的逻辑通常不一定是最科学的,但一定是最有针对性、最能打动人的 。
5
最有针对性的逻辑和最能打动人的逻辑
电影《天下无贼》在审查时遇到了麻烦,不通过的理由是:怎么能把贼说得那么好,还让他做主角呢?会让人有模仿的念头 。
冯小刚原本的逻辑是:因为我讲的是一个好贼,所以电影的主题是正义的 。这个逻辑是不错,但不能解决电影审查的“社会影响”逻辑 。
后来王朔给出了个点子:把结尾改成女贼怀了孩子,在庙里祈祷,孩子将来不再做贼 。最后电影顺利过审 。
王朔修改的逻辑是:就算是好贼,也不希望子女再做贼,所以消除了坏影响,也就绕开了电影审查的逻辑 。
这就是一个针对性强的逻辑,放下自己的想法,想想对方的担心是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再想想自己有哪些针对性的解决思路 。
下面再举一个打动人的逻辑的例子:
武则天有一段时间想立自己武家的侄子武承嗣为太子,宰相李昭德当然要代表大臣们表示反对,但他的理由很聪明,既不是天理人伦等等大道理,也不是大家不服,天下不宁这些利弊分析,而是一个很简单的将心比心:
“侄子日后当了天子,有把姑姑请进宗庙的可能性吗?”
李昭德的这个逻辑从道理上讲,未必很严谨,立太子是立太子,享宗庙是享宗庙,这是两件事,女人可以当皇帝,为什么就进不了宗庙 。
但效果却立竿见影——“后乃止”,因为这个逻辑很符合武则天此时心态,她要开始考虑身后事了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