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婚姻的六礼及意义-为什么会有六礼呢( 二 )


当然 , 从一而终不仅仅是指女子对男子的忠贞不渝 , 对于男子来说 , 同样有意义 。在一夫一妻制的农业社会里 , 要求小农家庭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 这不仅是社会的需要 , 也是小农家庭本身的需要 。这类情况在《诗经》中有不少反映 。《诗邶风.击鼓》“:死生契阔 , 与子成说;执子人乎 , 与子偕老 。”《郑风.女曰鸡鸣》“:宜言饮酒 , 与子偕老”《诗.王风.大车》:“谷则异室 , 死则同穴 。”诗歌中强烈地反映了人们要求配偶永不离异、白头偕老的美好愿望 。为了强化社会需求 , 或者时刻提醒人们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观念 , 因而把具有“从一而终”属性的鸿雁引进婚礼 。因此 , 五礼用雁 , 其原因就在“雁”这种候鸟兼具有社会对人们婚姻问题上需求的引义
问名:即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
名有两种 , 一位名字之名即女子出生三月时所命之名 。二为名号之名 , 即以姓氏为名之类 。至于男子之问名 , 在纳采时先已通报 , 故问名只问女名而不及男者 。问名礼物仍用雁 。礼序为“宾执雁 , 请问名 , 主人许 , 宾入 , 授 , 如初礼” 。问名之目的有二:
一是防止同姓近亲婚姻;
二是利用问名得来的生辰年月日 , 占卜当事人之婚姻是否适宜 。
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 , 备礼通知女方家 , 决定缔结婚姻 。
纳征:亦称纳币 , 即男方家以聘礼送给女方家 。
请期:即男家择定婚期 , 备礼告知女方家 , 求其同意 。
“请吉日将迎亲 , 谓成礼也” 。即近代意义上的择日《礼仪.士昏礼》云“:请期用雁 , 主人辞 , 宾许告期 , 如纳征礼 。”男家通过卜问神灵 , 确定了娶亲吉日后 , 即派人告之女家 , 征求女家的意见 。
亲迎:即新郎亲至女家迎娶 。
为六礼最后一道程序 , 即新郎亲自去女家迎娶新娘 。亲迎意义有二:一则表现由从妻居制向从夫居制转变以后 , 母系风俗的传承 。男子亲自去女家迎接新娘 , 表现出对女子的尊重 。但同时 , 它也含有从夫居这一婚制的到来是不可扭转的事实 , 表现出男子要求从夫居的强烈愿望 。先秦时代 , 人们对亲迎十分重视 , 自天子以至庶人多行此礼“ 。文定厥祥 , 亲迎于渭 。”是为周文王卜得吉兆 , 纳征定婚后 , 亲迎太姒于渭水之滨 。“韩侯迎止 , 于蹶之里 , 百辆彭彭 , 八鸾锵锵” 。
是为诸侯亲迎的隆重场面 。反之 , 若不通过亲迎之礼而成婚 , 则被认为不合礼制 , 会受到世人讥讽 。故班固说孔子作《春秋》是寓褒贬 , “讥不亲迎” , 在当时 , 亲迎被看成是夫妻关系是否完全确立的基本依据 。凡未亲迎而夫死 , 女可以改嫁 。然而一旦举行了亲迎之礼后而夫死 , 按礼俗规定 , 新妇就只能认命“ , 从一而终”了 。
六礼已毕 , 只意味着完成了成妻之礼 , 还须在次日完成“谒舅姑” , 即成妇之礼;若公婆已故 , 则于三月后至家庙参拜公婆神位 , 称“庙见” 。
六礼始于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的婚姻程序 , 虽几经变迁 , 但基本上没有脱离六礼的范围 , 在唐律、明律中都有类似的规定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