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婚姻的六礼及意义-为什么会有六礼呢


古代婚姻的六礼及意义-为什么会有六礼呢

文章插图
 
在古代的时候 , 人们对于结婚的六礼是非常在意的 , 如果想要结婚的话 , 就必须是经过六礼 , 才算正式完婚 。那么古代为什么要有六礼 , 具体有哪些的含义呢?带着疑问 , 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结婚大全中看看吧!
六礼 , 古代的婚姻礼仪 。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 , 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这一娶亲程式 , 周代即已确立 , 最早见于《礼记·昏义》 。以后各代大多沿袭周礼 , 但名目和内容有所更动 。汉平帝元始三年(公元三年)曾命刘歆制婚仪 。汉朝以后至南北朝 , 皇太子成婚无亲迎礼 。而从东汉至东晋更是因社会动荡 , 顾不得六礼 , 仅行拜时(拜公婆)之礼 , 连合卺仪式也不要了 。直到隋唐 , 皇太子才恢复行亲迎礼 , 帝室成婚也照六礼行事 。宋代官宦贵族仍依六礼 , 民间则嫌六礼繁琐 , 仅行四礼 , 省去问名和请期 , 分别归于纳采和纳征 。《朱子家礼》连纳吉也省去 , 仅取三礼 , 三礼也成为明代的定制 。清代仅重纳采、亲迎二礼 , 中间加女家铺房一礼 。清代《通礼》载 , 汉官七品以上才实行议婚、纳采、纳币、请期、亲迎五礼 。清末后 , 六礼演变纷繁 , 也就逐渐衰落了 。
纳采: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 , 女方家答应议婚后 , 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 。
“纳采”为六礼之首 。《礼记.昏义》日“:纳采者 , 谓采择之礼 , 故昏礼下达 , 纳采用雁也 。”清人秦蕙田解释说:“将欲与彼合婚姻 , 必先使媒氏下通其言 , 女氏许之 , 乃后使人纳其采择之礼 。”意为男家向女家求婚 , 由媒妁代为转达 。女家同意后 , 再收纳男家送来议婚的礼物 。纳采礼物用“雁” 。《仪礼士昏礼》“昏礼有六 , 五礼用雁 , 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是也 。”至于何故用“雁”?《仪礼士昏礼》者认为“:用雁为贽者 , 取其顺阴阳往来者 。”《白虎通.嫁娶篇》则曰:“用雁者 , 取其随时南北 , 不失其节 , 明不夺女子之时也 。又取飞成行止成列也 。明嫁娶之礼 , 长幼有序 , 不逾越也 。又婚礼贽不用死雉 , 故用雁也 。”彭大翼《山北方白雁 , 深秋乃堂肆考》云“:《古今诗话》:来 , 来霜降 , 谓之霜信 。”郎瑛《七修类稿》却认为“:雁 , 诸书止言知时鸟也 。行有先后 。故以之执贽 , 以之纳采 。”另外 , 《艺文类聚》一书中还从其他角度解释用雁之因“:雁 , 候阴阳 , 待时乃举 , 冬南夏北 , 贵有其所 。”
按以上各家说 , 纳采以及其他婚礼用雁 , 不外乎三层含义 。一是取阴阳往来 , 妇人从夫之义 。所谓“雁木落南翔 , 冰泮北徂” 。夫为阳 , 妇为阴 , 用雁者 , 取其妇人从夫之义 。二是不失时 , 不失节 。雁为候鸟 , 秋去春来 , 从不失信 。以上三义 , 其一取阴阳往来 , 妇人从夫显然是汉儒们的臆测 , 不合先秦事实 。后两种看法 , 各有所长 。如果仅以候鸟来看 , 似乎取义不足以证 。燕子是以时分居南北 , 又何独以取雁呢?看来用雁除失时之外 , 更有取其行止有序之义 。雁以转徙飞行 , 率以老而壮者居先引导 , 幼而弱者尾随其后 , 从不逾越 。而长幼有序是儒家礼法的重要原则之一 , 把这个原则用于婚娶 , 使长幼有序而行 , 非万不得已 , 不使叔季跨越伯仲而成婚 , 符合儒家精神 。而这种行止有序的行为 , 除雁以外 , 其他候鸟是没有的 , 故用雁为五礼之贽 。除以上含义之外 , 用雁在当时还有喻其从一而终、不再醮之义 。周朝时期 , 从一而终的婚俗已为社会所提倡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