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的地址 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亭在哪里

滁州以琅琊山知名,琅琊山以醉翁亭闻名 。琅琊山,古称摩陀岭,西晋末年,琅琊王司马睿渡江南下,曾驻足此山,山因以得名琅琊山 。滁州是淮南军事重地,故有“江淮保障”之号 。不过,在宋代以前,由于远离政治中心,滁州还属于偏远落后地方 。自北宋欧阳修做滁州知州后,“滁之山水得欧公之文而愈光”,文以山丽,山以文传,宋代的曾巩、王安石、辛弃疾,明代的宋濂、文徵明、王阳明等文人雅士都宦游或旅居于此,留下许多诗文 。滁州市区往西,很快就到琅琊山门 。从山门向西,再行约一里,便到醉翁亭了 。现在到醉翁亭的路已经变成柏油路,不像欧阳修所写的“山行六七里”“峰回路转” 。醉翁亭景区,北倚丰山,面带玻璃沼,南对青山,深藏山坞,往西南二里多就是自唐代就存在的古刹琅琊寺 。醉翁亭景区北面丰山,是丰乐亭景区 。醉翁亭景区以醉翁亭为主,三亩见方的院子,容九小庭院,数十楼阁,曲径通幽,错落有致 。醉翁庭院门上写着一副门联:“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确实醉翁已去,后人又何曾把他忘记?醉翁亭初建时,只有一个亭子,欧阳修写《醉翁亭记》,使醉翁亭名扬天下 。滁州历代官宦和当地贤人对醉翁亭的建设都很重视 。建亭900多年来,屡遭破坏,但从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开始,直到明代万历、天启年间,清代康熙、光绪年间,都多次进行重建和修缮,使该亭原貌不变,保留了大批诗文碑刻 。现建筑为光绪七年(1881年)全椒人薛时雨重建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该亭进行多次修缮,现在看到的古建筑是上世纪80年代重新修缮的 。历史上滁州因醉翁亭知名,但是经济发展有限 。滁州真正迎来大发展,是自1912年津浦铁路通车以后,滁州成为周边地区农副产品、土特产品转运地和日用工业品的集散地 。1912年撤滁州设滁县 。至198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滁县,设立滁州市 。1984年,滁州被定为乙类对外开放地区,成为皖东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近些年,滁州在合肥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左右逢源,坐拥地利之便,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如今,琅琊山每年数十万游客络绎不绝 。醉翁远去,但是醉翁亭却是热闹,风流人已远,同乐到如今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