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可取的五个瑜伽观念

很多人对瑜伽都会有一些片面的理解,认为这样做才是对,那样做是错,然而瑜伽是不是你想象中的这样,一起看看瑜伽的常见五大误区,帮你纠正错误观点 。
第一个误解:哪个老师教的对?
喜欢到处跑教室练瑜珈的朋友应该会发现,一些常见的动作,每个老师练起来却有细微的不同,要求也不太一样,甚至教学很久的老师自己也会改来改去,让以前的学生跟后来的学生学到的会有差别,连闻名全世界的印度Iyengar大师都有这样的情况,何况是一般老师 。
其实不管到哪里练,每个老师讲的答案都对,认真的老师讲的是他认真的发现,不认真老师讲的是他从他老师那里copy来的心得,不管是哪一种,学瑜珈的人都不要执著,你应该要有一个心态:"身体每个地方都要练到",因为"不同的要求可以练到不同的身体部位",所以不用担心其中有没有矛盾啦 。
第二个误解:努力练就会进步?
相信十个练瑜珈的人里头,一定至少有一个想真的把瑜珈练得很厉害的,但未必一百个人里头就会出现十个瑜珈高手,为什么呢?因为大部分的人都受伤还有累积很多挫折感而退出了 。
道理很简单,这个身体不能过劳的 。当您想特定加强身体某些部位时,就有可能增加该部位劳损的机会,这样迟早要受伤练出问题的 。时常听到人家说受伤是家常便饭,我很不以为然,我们的身体养护得来不易,要让它受伤却不难,每次一受伤就要痛苦好几个星期,不但修养时不能继续练习,而且只能恢复原来的七八成,所以一堆人放弃练瑜珈就是如此 。
其实身体各部位都会互相影响,不需要特别操某个部位,有时在别的部位火候到了,一样可以让紧的地方改善 。再来身上的韧带就属背部与腿部的最粗最厚,所以不容易锻炼,花个三五年都不觉得奇怪 。只要每次用心的练而不是用力的练,就不必担心效果不彰 。柔软不一定靠拉筋,像我自己拉筋效果就不好,时常都是做体位法时心够静够沉,偶尔心里忽有所悟,平时最硬紧的地方顿时就松软了 。
所以与其每次努力的练习,不如把练习次数增加,但每次练时抱著无所求的心态去练,把心放空,身体才会柔软 。
第三个误解:日新月异的体位法就是酷?
有些人学习瑜珈,把体位法认为是瑜珈的全部,所以以收集各种体位法为乐,甚至喜欢自创或者修改体位法 。我还听过某些老师上课时惜教体位法,不愿意教太多,怕把自己知道的体位法教完了学生就不来练了,所以这种老师每堂课暖身就花掉半小时,练几次拜日式,再复习一下之前教的,这样一堂课只要教一两招新的就时间到了,真的很匪夷所思 。
胜王瑜珈(Raja Yoga)的八步功法里头,体位法只占其一,现代人难以学习到摸不著边的心灵课程,所以便把八分之一的体位法认为是全部的瑜珈,这是错误的观念 。这个关键也在老师的功力,并不必要去创新动作,目前知道的体位法已经太多了,根本练不完 。如果老师自己没有体会到各个层次的心得,那能教出来的当然有限 。
好的教学是看教练对体位法的了解程度,而且最好教的都是外面书籍影片可以看到的招式,这样学生才方便复习记忆,而且更容易发现不同教练之间对动作要求的差异,这样更能体会每个教练的用心 。
第四个误解:练瑜珈就是要把身体拉得很柔软?
台湾练瑜珈的人很重视柔软度,国外的瑜珈体位法则讲求均衡发展 。我相信,正确的练习,身体一定柔软,但也会有力气,不过这个力气不是把肌肉练的很大一块的肌力,练得好的瑜珈士反而应该是像古人讲的一样仙风鹤骨,身体看起来瘦弱轻飘飘的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