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霜降节气的古诗-触动心扉


描写霜降节气的古诗-触动心扉

文章插图
 24节气  霜降 
大地上的树叶枯黄飞落,天气逐渐变得寒冷 。而人的情感随着天气的变化,也陷入低谷之中,出现悲秋的情绪 。此时,也是古今文人墨客一抒情怀,赋诗作词的大好时光 。这些诗作又离不开大自然提供的特有环境 。下面这几首描写霜降节气的古诗写了霜降这一时令 。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今天霜降 。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八个节气,秋天里最后一个节气 。顾名思义,中原大地,不仅仅是有了寒冷的露水(前一个节气是“寒露”),霜也已经降临大地 。等到这个节气结束,冬天就开始了 。托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福,很多人都知道了飞花令 。如果玩飞花令,“霜”绝对是个可以玩的高频词 。但,古人诗词中的“霜”,诸如“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鬓微霜,又何妨”,都是比喻,形容开始发白的头发,尤其是鬓发——我开始看到自己两鬓“霜降”的时候,还不免有些感慨和忧伤 。
写霜的诗词很多,最著名的应该是这首《枫桥夜泊》,据说日本人的教材上都有,我没有考证过,也不因为他们教材上有这首诗就觉得有什么光荣 。但这首诗是好诗,诗歌很好懂,让我惊诧的是第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画面感很强,只是天空中的霜是怎么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张继,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里也有“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的名句 。每逢有霜的季节,我总是躲在温暖的房间乃至被窝里,根本没有机会看到充斥着宇宙苍穹的霜 。不能不说,比起古人,我们感知大自然的机会减少了,能力也降低了 。
写到霜的诗歌,最著名的还有《山行》 。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这里的霜,有动词的味道,霜打过的意思 。《红楼梦》里林妹妹葬花时唱道“风霜刀剑严相逼”——霜,总是给人冷酷无情的感觉 。还有唐代贯休和尚的诗“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一千年后,依然有一种寒气逼人 。
庚子正月五日晓过大皋渡
(宋)杨万里
雾外江山看不真,只凭鸡犬认前村 。
渡船满板霜如雪,印我青鞋第一痕 。
这首诗描写的景色是在正月 。可见霜降这个景象要持续很长时间,“霜降”节气只是霜降现象的开始 。“雾外江山看不真,只凭鸡犬认前村”,大雾迷山,藏起了一切 。这是我在山里常见的景象 。小时候没有在长江边生活过,但《三国演义》写到草船借箭时候,大雾弥江,我能想想得出 。什么也看不见,给人一种未知的恐惧,所以听到战鼓、拼命射箭是正常的反应 。“渡船满板霜如雪,印我青鞋第一痕”,清晨,渡船第一次开出,我踏上第一脚,印上第一个脚印 。场景感非常鲜明 。
描写霜,著名的还有这首诗,”宝宝念诗“也念过 。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
有些字比较生涩,解释一下 。商山:山名,在今陕西商洛市 。征铎(duó):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槲(hú):一种落叶乔木 。枳(zhǐ):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驿(yì)墙:驿站的墙壁 。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这里指长安 。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途经商山,想起在长安时的梦境 。梦境中有凫(fú)雁:凫,野鸭;雁,大雁;梦境中还有回塘:岸边曲折的池塘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