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兴和比兴手法的区别 起兴是什么意思

前些天 , 有朋友留言:“芳草已云暮”(出自韦庄的《章台夜思》) , 是用的比兴手法还是比喻手法呢?
比兴和比喻 , 这两种手法很相似 , 确实容易让人混淆 。
很多人在网上只能查到它们定义上的差别 , 然后似懂非懂 , 等到自己读诗的时候 , 还是不懂怎么区分 。
所以我总结了它们的三个不同点 , 让您以后不再弄混淆 。

在此之前 , 我们先重温一下比喻和比兴的定义 。
比喻:以彼物比此物 。
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
比兴:既有比喻 , 也有起兴 。
我们可以看出 , 比兴和比喻在定义上的区别是:有没有起兴 。
针对它们定义上的区别 , 我总结了三个不同点 。

1、在比兴句中 , 一般只有喻体 , 没有本体和比喻词;而在比喻句中 , 三者都可以有 。
比喻 , 我们都很清楚 , 分为明喻(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暗喻(只有本体和喻体 , 没有比喻词)和借喻(只有喻体) 。
(1)那么比兴句中 , 为什么不能出现本体和比喻词?
因为起兴的定义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
而“他物”就是指“喻体” , “本体”只能通过“喻体”引出来 。
如果在比兴句中就出现了本体 , 就不是“先言喻体”了 。

起兴和比兴手法的区别 起兴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大漠
比如“大漠沙如雪 , 燕山月似钩” 。
“雪”和“钩”是喻体 , “大漠沙”和“燕山月”是本体 。
很明显 , “本体”不是通过“喻体”引出来的 , 所以这一句是比喻句 , 不是比兴句 。
(2)那么如果省略本体 , 只有比喻词和喻体呢?
比如司马池的《行色》 。
冷于陂水淡于秋 , 远陌初穷到渡头 。
赖是丹青不能画 , 画成应遣一生愁 。
“冷于陂水淡于秋”的意思是 , 好像池塘的水一样冷 , 好像秋色一样淡 。(这里的“于”可以理解成“比” , 也可以理解成“好像” , 我们在这里理解成“好像”)
这一句的本体被诗人省略掉了 , 直接用了两个比喻 。
但我们可以根据诗题和后一句的语境 , 推断出这一句的本体就是“行色” 。
我们可以看到 , 这一句的“本体”并不是由“喻体”引出来的 , 而是隐藏在诗题和后一句的语境之中 。
所以这也不是比兴句 。

2、在比兴句中 , 本体一般出现在喻体之后或者不出现 , 不会在喻体之前出现;而在比喻句中 , 本体在任何位置都可以出现 。
原因还是一样 , 起兴的定义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
如果本体出现在喻体之前 , 那么就不是“先言他物”了 。

起兴和比兴手法的区别 起兴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落花
比如“相见时难别亦难 , 东风无力百花残” 。
有人认为 , “东风无力百花残”是比兴句 , 用来比喻并且引出“相见时难别亦难” 。
但这不符合起兴的定义:本体已经在前面出现了 , 还需要喻体引出吗?
如果这一句是比兴的话 , 那么后两句“春蚕到死丝方尽 ,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不是也是比兴呢?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